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台灣國際文教創新交流協會二十二日公布「台灣大學校院國際化現況調查」,並舉行線上發表會。台灣國際文教創新交流協會理事長劉慶仁表示,台灣自二0二二年推動「大專院校教學國際化」以來,評估國際化現況與趨勢,未來協會亦將持續進行國際化相關調查。
總計來自全台一百二十餘所大學校院、高中,近一百七十位國際事務主管與工作者參與。根據調查發現大學校院近七成「面臨國際事務人才不足」的問題,近六成學校認為發展高教國際化的主要障礙為「缺乏足夠經費預算」,「單位橫向聯繫不佳」則為長期以來的障礙。
台灣國際文教創新交流協會調查顯示,國際事務主管認為大學國際化發展之外部障礙為缺乏足夠經費預算(百分之六十)、政府政策限制(百分之四十九),內部障礙為面臨單位橫向聯繫不佳(百分之七十三)。
調查指出,在國際化現況部分,大學發展國際化的三大理由為「提升校園國際化」、「拓展生源」、「提升學校國際競爭力及排名」。協助境外生在台就學的主要方式為「提供獎學金」、「學雜費減免」、「提供華語課程」。此外,大學開設雙聯/三聯學位課程,則以一至五個課程為最多。
值得注意的是,發展國際化前三大主要障礙為,「相關單位參與國際化活動的動機或興趣不足,橫向聯繫不佳」(百分之六十三點八),「缺乏足夠經費預算」(百分之五十四點三),「主管與人員異動頻繁」(百分之五十四點三)。
在新冠肺炎影響方面,調查發現,疫情期間對於「經費」及「招生能量」均受影響,但因此裁員者比例低,僅佔百分之八點一。疫情期間,境外生通報遭受歧視或不平等對待者,以「沒有」佔最多(百分之九十五點九)。國際事務人員因應疫情所需的協助與資源,前三大為「獲得危機處理資訊或建議」、「優先接種疫苗」、「獲得各國防疫政策供師生出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