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 莫云
生活,是頭安靜的獸,也是寂寞的獸,踡縮在黯夜角落,獨自舔舐著久治不癒的傷口。
美國當代作家伊麗莎白.斯特勞特(Elizabeth Strout)擅長書寫平凡人物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新近上市的《一切皆有可能》即是以她前一本書的主角露西.巴頓串接家鄉人物,敘說每個屋簷下不同的故事,以及各自懷抱的創傷與救贖。
閱讀新著,感覺主題與結構皆類似作者2009年榮獲普立茲文學獎的暢銷書《生活是頭安靜的獸》(Olive Kitteridge)。相形之下,這本成書更早的小說,顯然偏重於書寫蟄伏的童年創傷,落筆卻較為不著痕跡,也更能觸發讀者的同理心。
有別於一味講求技巧翻新與情節奇詭的現代小說,伊麗莎白的作品看似平鋪直敘,實則文筆流暢老練,草蛇灰線,環節相扣,取材也很貼近真實的人生。《生活是頭安靜的獸》以書中的主要角色,一個身材高大的中學教師奧麗芙(原文即是以她為書名)串連她的家鄉,僻處緬因州一隅的濱海小鎮居民平常或不平常的故事。處處伏筆著生活中巨大的或微渺的憂傷,以及他們因此導致的脫序言行。
小說首篇敘寫奧麗芙的丈夫亨利在經營藥房時,與僱用的女孩長達多年的曖昧情愫,道出中年夫妻彈性疲乏的婚姻危機。亨利個性內斂節制,奧麗芙活潑激躁,兩人卻都承受著來自父母加諸的創傷,他們心底總是潛伏著莫名不安的恐懼,有時彼此傷害,卻也相濡以沫。只是,熱心助人的奧麗芙卻因對獨子的控制慾過強,形成母子長年失和與難以跨越的溝塹。
回鄉尋求救贖的實習醫師、罹患厭食症的少女、自甘淪為地下情人的鋼琴師、無奈包容丈夫一切的妻子……一如伊麗莎白筆下的多數人物,這本書中的每個角色都不完美,他們有血有肉有缺點,也各自搋懷著來自原生家庭的、不能碰觸的傷口。
而這些陳年創傷引發的生活危機,總是不定時爆發。(導火線有時是被搶匪脅持下的巨大壓力,有時是婚外情曝光的難堪,有時只是冰淇淋滴污襯衫的微不足道。)理性倏然抽離的負面情緒,宛如寒光森森的雙面利刃,傷人傷己——唯一的解藥,只有「愛與被愛」。其中立意最明確的一篇即是〈漲潮〉:喪母之後,原本決意隨之自戕的凱文,在奧麗芙有意無意的關懷下,先是被打斷了自艾自憐的沮喪,其後又在兒時玩伴帕蒂溺水呼救時,毫不猶豫地跳入海中,在載浮載沉的生死掙扎裡,激發了救人與自救的本能。
可悲又可戀的世界,軟弱又堅韌的人性。儘管書中每篇故事都坦承著生活中不斷被複製的哀傷與絕望,卻也讓人在相互取暖或置身大自然時獲得些許慰藉。穿透晨霧的陽光、散逸清香的松林、繽紛燦放的鬱金香,乃至空氣中瀰漫的海水鹹味,都無私地療癒著每個受傷的靈魂。而這一路迤邐前行的生命,總能讓讀者在某個節眼上赫然照見自身的貪嗔癡念與脆弱不足。這是小說書寫的魔力,也是作者洞明世事的敏銳。
終章〈河流〉敘寫喪夫獨居後,原本心如槁木的奧麗芙又踟躕於河畔的第二春,也暗喻著小鎮風雨陰晴的歲月,終將融入時間的洪流。——故事,仍將延續;一切,也依然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