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60歲男子在某次感冒痊癒後大約一週,有一天早上起床時覺得身體好像在向前翻滾與前後搖晃,彷彿在遊樂園裡搭高空雲霄飛車或玩海盜船。走路時,身體會一直向左偏,得扶牆行走,否則會跌倒,原以為是腦幹中風,趕緊送醫,但核磁共振檢查正常,接著轉介到暈眩門診。
診間發現,患者坐立時身體會向左偏斜,再請他坐正,就換成是頭微微地向左歪斜,兩眼並未在同一平面,右眼瞳孔位置較左眼高,還發現兩眼一直在向上微微地快速跳動。該患者其實是罹患了左側後方前庭動脈症候群,並非病毒感染或血栓阻塞所致,而是感冒痊癒後,已經被活化的「自體免疫反應」,誤把內耳前庭半規管當作敵人,攻擊周圍的微細動脈,造成動脈內壁發炎水腫,管腔因而狹窄或阻塞。
根據解剖,迷路動脈來自前下小腦動脈,分支為前方前庭動脈與總耳蝸動脈。總耳蝸動脈再分支為前庭耳蝸動脈及後方耳蝸動脈,而前庭耳蝸動脈再分支為前方耳蝸動脈及後方前庭動脈。一旦後方前庭動脈缺血,大部分的球囊、後半部的橢圓囊及後半規管壺腹都會受害,功能發生障礙,人體無法感受身體平面直線及垂直方向的加速度,無法感應頭向後仰的角加速度,使得對側前庭功能較強,發生頭頸眼偏斜反應、眼震及眩暈。
若橢圓囊內的耳石斑受到影響,耳石掙脫耳石膠,隨著內淋巴液迴流,沉積於某一支健康的半規管內,或是黏在壺腹頂帽上,就會在患者改變身體姿勢或轉頭時,引發眼震及眩暈。如果是球囊耳石斑受到影響,耳石掉進細細的聯合管,卡在裡面,阻礙內淋巴液的回流,就會發生內耳水腫,產生「梅尼爾氏病」。
此病治療,在急性期會建議靜脈注射給予大量水分及高劑量副腎皮質素,降低身體免疫反應,必要時可給於人類免疫球蛋白,中和掉血液中大量的錯誤抗體。之後,每天需服用100豪克的乙醯化水楊酸或75毫克的保栓通,並口服至少900豪克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好好控制3高,設法恢復動脈的通暢,並可避免病症復發,直到病症完全消失。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陳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