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明治時代的大文豪─以文豪故居為名的紀念館(下)

志賀直哉奈良故居紀念館

文/攝影 陳銘磻

小說神《暗夜行路》的家

奈良生駒‧志賀直哉故居紀念館

 

1883年出生宮城縣石卷市的志賀直哉,少時隨父母移居東京,接受貴族教育,21歲進學習院高等科就學文學創作,1904年發表處女作〈菜花與少女〉,1906年,進東大文科英文系,兩年後轉國文科,中途輟學;後與武者小路實篤等人創辦《望野》雜誌、主張理想主義的「白樺派」。

1921年伊始,著手寫作長篇《暗夜行路》,歷時16載,1937年完成。主角時任謙作是祖父和母親不倫下的私生子,不時遭到歧視,母親去世後,跟隨祖父及年輕的妾室過著淒慘生活。及長,為文學志向與父親爭執不休,父子感情陷入險境,再加妻子對婚姻不忠,畸戀不斷,決定出走天涯;某日,旅途病倒,妻子聞訊趕到,只見躺在病榻的丈夫睜開萬般柔和與光芒的眼眸,竟至不知如何應對。

半自傳的小說,作者讓場景始於東京,繼之京都,描述婚後的主角遭受命運播弄,獨自前往鳥取的伯耆大山,斷絕人際,以為求得自適的生命。小說結尾以謙作懷抱病體溶入大自然,獨自走向通往寬恕與永恆之路,玄妙又唯美,被視為志賀直哉放膽創作的佳構;評論家喻為「小說神」,標記為作者代表作。

《暗夜行路》問世,令當代知識分子對人類產生美好想像、對社會擁抱希望,並認為足以作為思想的至高境界。這是作者堅持貫串人道主義和理想主義的力作,這股力量,象徵撥開陰鬱的自然主義的烏雲,如芥川龍之介說:「他打開文壇的天窗,讓清新空氣流通進來。」

獲得讀者讚賞的《暗夜行路》,主角謙作走過不少地方:鳥取大山、廣島尾道等,真實情況的志賀直哉,現實人生一樣走遍各地,他在隨筆〈遷居23次〉,描述一生搬遷的歷程:宮城、東京、神奈川、群馬、靜岡、島根,直到1929年,移居奈良高畑大道町,終於脫稿完成《暗夜行路》後篇之作。

文史記載,這一棟和洋並陳的新屋,志賀直哉設計,好友下島松之助施工,1929年竣工。

他在這棟被譬喻「暗夜之家」,樸素雅靜的房子住了9年,室外牆垣高聳,緊鄰綠意盎然的庭園,時聞花香鳥語,對面春日山,群樹連天,得見不少白樺樹種植其間;沉靜雅室,懸掛文友合照,茶几、坐椅、榻榻米、小說手稿,簡明中流露風雅的文學氣息;這裡是起居室,那裡是餐食室,可見窗外屋主日常閒坐沉思的碧綠庭院,皆是標榜為人生而藝術的白樺派,實現理想的幽玄境域。

從春日大社幽深的綠意小徑,踏上碎石路,行過石板橋,風起竹林葉落輕飄,再到下禰宜道盡頭,便是高畑大道町,作家的舊居就在那裡。以關懷低層人生活為主題的《蟹工船》作者小林

喜多二,小說家小林秀雄、尾崎一雄、谷崎潤一郎等,都曾到訪這座屬於《暗夜行路》的文學舞台。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