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伯望
全台首學台南孔子廟大成殿上高懸的康熙御書「萬世師表」,是每一位到場瞻仰的遊客印象最深的一面御匾。它的原版榜書,五年前曾在台北故宮展出,日前已移至嘉義故宮南院展出,有興趣的民眾可以近距觀賞,並與原匾作一比較;細心的觀眾可以看出,原版榜書用筆有多處飛白現象,但在御匾中均被完好彌縫。
故宮南院日前推出「人氣國寶」特展,以「平安如意、太平有象」為選件主軸,六件展品組合出吉祥如意、太平有象等意涵。展品之一的「萬世師表」榜書展幅,寬四0五公分、高一二0公分,但製匾加上邊框後,通寬成為四七八公分,通高則是一七三公分,成為台南孔子廟現存御匾中最大的一面。
策展人故宮副研究員童文娥評價,此作下筆沉著穩重,力道均勻,收筆利落爽快,墨色層次清晰,結字端正嚴謹,線條厚實質樸,充份展現康熙皇帝崇尚儒學及勤習書法的努力與成就。
天下各地孔廟懸掛御匾,應自康熙始,除顯示滿人入關一統天下,也同樣重視儒家思想外,亦有籠絡漢人的意味。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十一月,康熙南巡時特赴山東闕里孔廟行禮,書寫「萬世師表」匾,並諭令將此匾摹勒刻石,傳拓頒行天下文廟,製匾懸掛。此時台灣已經入清版圖,因而得以懸起第一方清朝御匾。
曲阜孔廟的「萬世師表」匾,在大陸文革期間被紅衛兵一把火燒掉,這幅榜書曾被認為也已遭殃,其實是被孔子第七十七代後裔孔德成低調護送來台,並在一九八八年捐贈故宮,文化部則在三年前指定為國寶。當初頒行天下各地文廟的「萬世師表」匾,上世紀被一一砸毀,如今台南孔子廟的的那面御匾竟成為全世界碩果僅存者!如果原版榜書能被指定為國寶,則台南大成殿上的御匾更應指定為國寶。
出身台大藝研所的博理基金會研究員羅啟倫,在故宮南院演講「清代帝王御匾的書法、工藝與文化觀察─從故宮藏康熙榜書萬世師表談起」,他分析,時年三十一歲的康熙習書已有八年,萬世師表四字結體嚴整,用筆渾厚,對書藝掌握已臻純熟,但結字仍略有不穩,如「表」字上方所占空間過大導致下方逼仄,筆畫無法舒展;又如「世」字中豎頂天,和唐楷慣以右豎較高以取得「右上—左下」的平衡之勢大不相同。然而在康熙早年作品之中,已屬佳作。
從這「世」字的寫法,我們也可順便談談由台南孔子廟「萬世師表」脫胎而來的琉球王國康熙御匾「中山世土」。近年許多台灣觀光客去琉球遊覽必會參訪的首里王城,命運多舛,歷史上已多次毀於祝融,尤以二戰末期受美機轟炸最為慘烈,片瓦不存,戰後花了二、三十年才完成重建。然而,費盡千辛萬苦才修完的大殿,三年前再次毀於火劫。
《康熙起居注》康熙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條記錄:「琉球世為外臣,今奏請嗣爵,故將特遣使冊封。朕書『中山世土』四大字,命使臣賚賜。」一百多年後,嘉慶四年(一七九九),冊封副使李鼎元報告使琉之行說:「殿上為御書…正中懸奉聖祖仁皇帝『中山世土』匾額,左奉世宗憲皇帝御書『輯瑞球陽』匾額,右奉高宗純皇帝御書『永祚瀛壖』匾額。」
據台灣歷史博物館研究助理蘇峯楠相告,「中山世土」匾沒有留下任何影像,一九九0年代日本團隊還前往北京考察,依然找不到資料,但卻在台南孔廟看到了「萬世師表」匾,於是採集「世」字,分析其筆跡風格後,用這個風格摹寫其他三字,交由琉球漆器技藝保存者前田孝允製作匾額。
所以兩個「世」字形貌相似,是因為它們有相同的來源。雖是仿製,但背後有一番對康熙手寫榜書的調查考證。這種「調查復元」正是當年首里城重建最主要的方法。
(作者為資深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