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執行教育部USR計畫團隊,承接去年播映寶來香餅舖談鬼月的祭品「三色粿-餓鬼開焰口」的優質表現,推出針對府城於「七夕做十六歲」習俗的專訪,對象為七娘媽亭禮儀用品創發店(原全豐行),來跟民眾解惑做十六歲習俗的由來與禮俗。
南台USR計畫團隊去年因疫情嚴峻,本著停課不停學精神,開發「0距離」直播系列反應不俗,此次因應農曆七月再度開辦直播課程,希望藉由課程讓民眾對傳統民俗有更深入的了解。
位於普濟街(舊名杉行街)的百年婚喪喜慶用品店全豐行,在榮盛時期一年到頭每個月都有民俗禮儀的活動需要協助並製作用品。光是一月過年時分就要大量的製作飯春與春花。
全豐行第四代董博明表示,南部傳統的春花非常簡樸小巧可愛,北部就是雙層的大花,而春花是過年拜神明使用,都要兩朵花連結一起代表成雙之意,春花的製作都要用蓪草紙去染色,手捏製作而成。過年用量大繁盛期,每年七八月空閒時就要開始製作,才能應付過年需要三千朵的銷量。
農曆七月最忙的就是做十六歲,起源在五條港,源自清朝時郭姓族人從泉州來此當南河港的碼頭工人,當時以十六歲來區分工資,十六歲前是童工領半薪,十六歲便是成人可領全薪,為了慶祝成年可領全薪衍生而出成年禮。
南台校長盧燈茂表示,USR團隊去年的「IN水仙宮市場說故事」精彩老行業介紹叫好叫座,才能在今年疫情仍嚴峻時續推廣講座課程。欲知發源於五條港做十六歲成年禮細節,歡迎五條港文化會館臉書觀看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