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髖部骨折 死亡風險大增

黃贊文醫師指出,目前髖部骨折最好的治療方式,仍是盡早進行手術。(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台中市一名78歲的沈老先生,有癲癇病史,3年多前因為癲癇發作後跌倒,雙側的髖關節因此疼痛,需要用助行器輔助,加上疫情關係不敢就醫,兩腳肌肉變得萎縮無力而不斷跌倒,只能坐在輪椅度日。3個月前因為再次癲癇發作送到大里仁愛醫院急診室,經X光檢查發現雙側的髖關節已經骨折變形多時,且有嚴重髖關節炎,經骨科醫師黃贊文手術治療後,現在已經擺脫輪椅重新生活。

黃贊文醫師表示,隨著年齡的增加,老人家會因感覺統合能降低、肌肉萎縮、平衡感變差,再加上本身如有癲癇、失智或是視力變差和使用安眠鎮靜藥物,都容易跌倒進而造成骨折。

黃醫師指出,由健保資料庫的資料分析,75歲以上的國人髖部骨折風險會大幅增加,髖部骨折若沒有積極治療很容易造成不斷跌倒與骨折的惡性循環。此外,老人家發生髖部骨折後,不僅容易發生下一次髖部、脊椎、肩關節和手腕骨折,死亡率更會大幅上升。

黃醫師表示,許多家屬認為長輩年紀大開刀風險高,希望不要手術。通常上肢骨折可以用石膏固定的方式來治療,但在髖部骨折卻不盡然。髖部骨折常常造成行動不便,當臥床不活動,肌力萎縮的速度相當快,臥床7天後肌肉減少可高達35%。如果長期臥床會引起褥瘡、肺部和泌尿道感染,以及下肢靜脈栓塞等嚴重併發症而危及生命。台灣女性髖部骨折病患在一年內的死亡率為15%,而男性更高達22%。

黃醫師建議,目前髖部骨折最好的治療方式,仍是儘早進行手術,讓病人儘早開始下床活動和肌力訓練,以避免併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