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上月完成院史年紀最小個案腎結石取出手術,11個月大男嬰體內長出2顆約1.5公分腎結石並造成急性腎臟發炎。小兒腎臟科主任陳明群指出,查找文獻,極少這麼小孩子身上發現這麼大顆腎結石紀錄,相當罕見,經小兒部與泌尿部團隊合作,先利用藥物控制感染情況,再使用全院最小尺寸腎臟鏡,以「經皮腎鏡取石手術」將腎結石從腎臟夾出,男童已順利出院。
今年7月初,出生僅11個月的余小弟因發燒就醫,原先以為是單純的泌尿道感染,照了腎臟超音波發現有2顆超過1公分結石,其中1顆堵在輸尿管與腎臟銜接處,造成堵塞與腎水腫。
常見取出腎結石的體外震波與利用逆行性的輸尿管取石法,都沒辦法使用,一是年齡太小無法配合,二是腎結石太大顆,輸尿管還未發育完全,即便石頭震碎也排不出;結石若未完全排出,留下部分殘屑,日後可能會因為尿液留滯的關係繼續在殘渣上結上新出的石頭。
泌尿部病房主任李政霖決定以「經皮腎鏡取石手術」,先用雷射打碎結石,再於孩子背部開一個直徑0.5公分小孔,使用最小腎臟鏡將碎片夾出。0.5公分傷口對一般人並不大,但對嬰兒卻不小,幸余小弟術後到出院,都未出現全身性感染問題。
為何這麼小的孩子體內會出現腎結石?陳明群指出,從檢驗數據發現余小弟尿鈣指數較高,是導致較易形成結石主因之一,而孩子輸尿管功能的成熟度,或食用過量蛋白質及鹽分,都會對尿液生成的環境產生影響。
李政霖也說明,除了尿鈣問題,余小弟體內還有一種細菌會使尿液「鹼化」,導致尿液pH值會比一般人更偏鹼性,結石易在鹼性尿液環境產生,可能是讓余小弟不長出大顆結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