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心房顫動 中風風險增

花蓮慈院舉辦「心動列車」心房顫動衛教講座,教導民眾自我評估心臟跳動速度。(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根據統計,60歲以上長者,每百人就有4人罹患心房顫動,80歲以上族群更高達10人,台灣約有23萬-50萬人有心房顫動的疾病,但許多民眾不了解這疾病的嚴重性及症狀,往往錯失就醫黃金期,導致嚴重後果。

花蓮慈濟醫院參與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聯合29家醫院舉辦心律不整衛教活動,昨日舉辦「心動列車」心房顫動衛教講座,由慈濟心臟內科醫師謝仁哲擔任主持人,與心臟內科主任陳郁志、心電生理檢查室主任蔡文欽、心臟內科醫師陳威佐來帶領民眾認識心房顫動、心臟衰竭與心房顫動的治療方法,也透過衛教宣導讓他們自我評估心臟跳動速度,及從飲食生活方面,解答病友及家屬的問題。

「心跳過快或過慢都有可能是心律不整,心跳不規則就是心房顫動。」陳威佐表示,一般正常心臟跳動的情況下,心房會放電帶動整個心跳,不過在心房顫動時,心房沒有辦法在固定的地方放電,這種隨機放電的方式導致心跳忽快忽慢、不規律;在長期的心跳過快下,將造成心臟衰竭,若心房血液滯留,導致血栓形成,就有可能引起中風甚至器官缺血而壞死。民眾可透過自我把脈、手機APP、穿戴型智慧手表等方式監測心跳,但篩檢不等於診斷,還是需要進一步由專業儀器做詳細檢查來確認。

「心臟衰竭與心房顫動是兄弟,因為心臟衰竭常併發心房顫動。」心臟內科主任陳郁志說,心臟衰竭最常見的原因是血管阻塞,一旦心臟衰竭,心臟就會擴大,而其中心房在擴大的情況下,導致心房不正常放電,則會引起心房顫動,所以預防心臟衰竭也能預防心房顫動、治療心臟衰竭,也可預防心房顫動的發生;而心房顫動也會加重心臟衰竭,所以治療心房顫動也能治療心臟衰竭。

目前心房顫動的治療方式,包含藥物及手術治療。蔡文欽主任表示,在心房收縮異常的情況下將產生血塊,血塊隨著血液流進各器官,容易造成中風,包含腦中風、腎中風、眼中風等,使用抗血栓藥物是為了預防中風的產生。

心房顫動的病人,常見症狀有胸悶、頭暈、焦慮、喘、呼吸困難、疲憊等,但有3成的病人是無症狀,蔡文欽說,不論有症狀還是無症狀的病友,都需服用抗血栓藥物預防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