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台南中醫師公會〉中醫辨證治療新冠初期咽痛乾咳

一名40歲男子確診COVID-19,喉嚨刺痛如刀割且腫脹感,咽部劇癢難耐且乾咳,服用西藥後,症狀仍反覆發作,以居家照護視訊求診中醫。

中醫診療紀錄如下,望診:目光無神、面色偏白;聞診:聲音沙啞;問診:發燒39℃(服西藥後偶反覆低燒37-38℃)、多汗輕微畏寒、咽喉痛如刀割且腫脹難吞嚥、咽癢乾咳(劇咳而致脅肋痛)、食慾差、偶腹瀉;舌診:「舌尖紅(點刺)、舌中後段苔白厚、齒痕」。中醫證型:「外因:風熱感冒(輕微風寒表虛);內因:脾虛濕困」。內服處方思維:「外因:辛涼解表、解肌祛風,調和營衛;內因:化濁利濕」。內服科學中藥配合飲食與飲水調整後,上述諸症皆痊癒,仍提醒注意倦怠、呼吸困難且易喘、肌肉痠痛、胸悶痛、認知障礙、睡眠障礙等「長新冠症狀」。

新冠肺炎於中醫屬「疫病」範疇。在古代歷經多次流行性、高傳染力的疾病,東漢張仲景於《傷寒雜病論》自序提及:「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當時2/3的人幾乎死於疫病。另,明清之際,瘟疫流行猖獗,尤以江浙一帶為著,且該地區氣候溽暑,熱病盛行,在南方逐漸興起的,以研究「外感溫熱病」為中心的一個學派,稱為溫病學派。所以新冠肺炎於中醫典籍中可名為「傷寒」或「瘟疫」,中醫師依循典籍以「三陰三陽(六經辨證)」、「衛氣營血」、「三焦辨證」等多套系統來治療外感病(新冠肺炎),透過調整患者自身氣血陰陽來扶正祛邪。現代研究亦發現諸多中藥具有降低發炎前細胞激素、趨化因子及基因轉錄因子NF-κB,有效降低呼吸道發炎及肺炎,也佐證歷史上中醫藥對急性病症有其效用。

中醫辨證治療,主要是依病人體質、症狀,加上病程進展階段來決定用藥,以扶正祛邪的角度幫助免疫細胞驅趕外敵,所以無一種方劑可當作萬靈丹,對應所有的感冒症狀,連最流行的清冠一號也需醫師診斷使用。常有患者私下購買自服仿清冠一號水煎藥、類清冠藥粉、或科學中藥廠清冠一號後而病情加重的。

新冠肺炎治療期間除服藥與睡眠補充外,正確飲食、飲水、咽痛食療建議如下:1.少吃麵粉、烤、炸、辣、滷味與油膩食物。2.高燒或反覆發燒,建議多喝1:1比例溫水與運動飲料,或「溫粥水」俗稱粥油,中醫稱「米油」,是米湯精華。3.痰多者,禁吃太酸、甜、辣食物(夏天水果如芒果、西瓜、荔枝少吃)。4.咽痛嚴重者,以家中工研醋、梅子醋或酸性食物,可用2茶匙的醋與4-5顆洗凈蛋殼,加600ml煮沸後放冷,溫服可改善咽痛。

(作者∕台南市銘輝中醫診所醫師蕭銘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