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罹巴金森症10年 植腦部刺激器改善

4497

 記者陸瓊娟/高雄報導
 42歲張姓男子10年前因常騎車摔倒、右側肢體僵硬、步態不穩而就醫,懷疑是藥物使用後遺症或重金屬中毒,後確診為巴金森氏症,持續長達10年的藥物治療;近1年因症狀加劇,藥效只能維持約3小時,經「深層腦部刺激器」植入手術後,目前控制良好。
 義大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李介元表示,巴金森病的藥物治療以左多巴效果最佳,然5年後約4、5成的病人會出現藥效波動或異動症,用藥後藥效作用時間會逐漸降低,甚至每2至3小時就須補充藥物,此時,即可考慮外科手術。李介元強調,並非所有病患都適合手術,須經由神經內科醫師評估,手術後細心調藥及調電,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李介元出,張男為30多歲即發病的早發型巴金森病患,其有別於晚發型,病程進展一般較緩慢,對左多巴藥效好,但更易產生藥效波動或異動症。
 神經外科醫師陳睿生表示,深層腦部刺激為目前廣泛使用的外科手術治療方式,以張男為例,藉由術中神經內外科醫師的合作,精準定位病患腦部,並將電極放置在病患的雙側視丘下核,再將電極連接至病患胸口皮下的刺激器。深層腦部刺激為相對較低侵入以及破壞性的外科手術,在較低的手術風險下能夠有效的減輕臨床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