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法官能否讓司法改革更符合期待 引關注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二0二二台南醫法論壇首先由台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李駿逸介紹新的國民法官制度,他說,引進國民法官參與司法審判,能否讓司法改革更符合國民期待,值得關注;另外醫學證據至為關鍵,鑑定醫師未來在法庭上扮演的角色,將成矚目焦點且攸關最終判決結果。
李駿逸說,國民法官法明年上路,法庭將由三位職業法官與六位國民法官共同審判。國民法官參與的法庭,為避免未審先判,起訴書將不附證據,在審理當場才由檢辯雙方分別提出證據、辯論,至於法庭做有罪認定及量刑部分皆有詳細相關規定。
衛福部嘉南療養院院長吳文正以「探討被害人的精神鑑定」,著重在探討其作證能力的問題。被害人精神鑑定的重點,在其是否有精神障礙或者心智缺陷?其精神症狀(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可否直接認定犯罪事實?其證詞的可信度?目前台灣司法精神醫學會認為「傷害事實發生與否及刑法上『相當因果關係』成立與否,仍屬法院認事用法之權責,不宜直接以司法精神鑑定報告之PTSD診斷逕自認定」。
衛生局心理健康科長陳月英分享精障者遇上司法議題的經驗,目前全市衛由生局列管關懷約八千六百多位精障個案。因此結合衛政、警政、消防、醫院與地檢署等,以多元服務模式來處理社區精神病人的危機處理與社區照護轉介。今年更增辦「思覺失調症家屬支持團體」,可望增強精障者的家庭支持力量。
台南律師公會副理事長蔡雪苓簡介「近年刑法第十九條爭議案例」,她說,該法條適用與否是以行為人的「生理原因」與「心理結果」為判斷依據。「生理原因」依醫學專家鑑定,以有無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為準;「心理結果」由法官判斷行為人當時的責任能力,其辨識其行為違法的能力是否欠缺或顯著減低為斷。
蔡雪苓以嘉義殺害鐵路警為例,一審依精神鑑定結果認定凶手患思覺失調症,其辨識及控制能力達喪失程度,判決無罪;二審則改依成大醫院鑑定結果,認為其辨識及控制能力僅顯著降低,並未達喪失程度,改判十七年確定。另外,台北市女童「小燈泡」隨機殺人案,榮總及台大醫院對凶手精神鑑定結果皆患思覺失調症,但其辨識及控制能力都未達喪失程度,從一審到更一審確定皆維持無期徒刑。
全程兩個多小時的精彩內容,不論是現場或線上視訊的觀眾都獲益良多,給予醫法論壇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