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府城廣角鏡 〉韓國貿易逆差給台灣的警訊

2381

李沃牆

美日韓印四國都是IPEF成員,在強化半導體產業下,台積電將面臨美日韓半導體結盟的強力競爭。(路透,資料照)

有道是「春江水暖鴨先知」,GDP加總占全球逾四成的美國及中國大陸這全球兩大經濟體,前者面臨衰退,後者難逃下行風險。在全球化日益深化下,自然牽一髮而動全身。近日,與大陸和美國貿易關係緊密且長期保持順差的韓國,竟然傳出今年上半年貿易逆差達到一百零三億美元,高於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的上半年,七、八兩月再進一步擴大到四十八億、九十四點七億美元。

尤其,今年五月及六月韓國對大陸貿易收支分別出現十一億及十二億美元的赤字,預計七月赤字規模仍將進一步擴大,引發全球關注。令人憂心的是,台灣與韓國的貿易結構相當類似,是否重蹈韓國覆轍?

西元兩千年,韓國對大陸出口額僅一百八十五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百分之十點七;但自二00三年開始,大陸已超過美國成為韓國的最大出口國。截至二0二一年,韓國對大陸出口額已經達到一千六百九十二億美元,二十年間足足增加了九倍,占韓國總出口額的百分之二十五點三。此期間的進口額也由一百二十八億美元逐年增加至一千三百八十六億美元,成長逾十倍,進口總額占比則從百分之八上升至二十二點五。

然國際經貿趨勢變化快速,新冠疫情揮之不去,大陸採取清零政策、封城、停工,再加上大陸與韓國的技術差距日益縮小等因素疊加,逐漸反映在出口項的銳減。去年韓國對大陸的出口占比已較前一年下降百分之零點六(百分之二十五點三),但對美出口占比則小幅增加百分之零點四(百分之十四點九),顯示韓國正調整其對外貿易國比重,避免太多關鍵產品貿易過於依賴大陸;並打算在供應鏈重組過程中,以其半導體、電池等技術優勢領域發揮關鍵作用,轉向與更多國家合作。如參與美國為首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藉此與相關國家進行深度合作,促使貿易具有彈性,供應鏈能夠多元與穩定。

且韓國已與五十六個國家簽訂並生效之自由貿易協定(FTA),共有十七個已經生效;目前仍積極推動與具有發展潛力之新興國家簽署FTA,覆蓋率達七成,遠高於台灣的百分之九點六九。韓國不僅是RCEP成員,也擬加入CPTPP。

台、韓貿易結構相當類似,均以大陸為最重要出口國,也是貿易對手國。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最新統計,台灣去年出口值達四千四百六十四億美元,對大陸(含香港)出口占整體出口比重高達百分之四十二點三,仍居第一;第二大出口市場為東南亞國協,占整體出口比重百分之十五點七;第三大出口市場為美國,占整體出口比重百分之十四點七。

由此可知,去年台灣對大陸(含香港)及美國的出口加總占比達百分之五十八,較韓國的百分之四十點二為高。因而,大陸、美國經濟表現不佳,台灣所受衝擊不會比韓國低。

台灣對大陸出口項目中,主要以電子零組件為大宗,像半導體為主的電子零組件就占出口大陸的百分之五十五。拜登政府日前端出《晶片法案》及禁止對大陸出口三奈米以下的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台灣供應廠商將遭波及。

此外,台灣尚未被美方納入「印太經濟架構」首輪成員國,失去與相關國家合作先機。尤其,美日韓印四國都是IPEF成員,在強化半導體產業下,可透過供應鏈合作創造共同利益,台積電將面臨美日韓半導體結盟的強力競爭。台灣若不積極加入區域經濟合作,調整產業布局及出口結構,恐將步上韓國逆差後塵。

(作者為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