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右心室雙出口」 出生14天繃紮肺動脈保命 周歲後再矯正手術 現已可照顧妹妹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2020年出生的小湯圓,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被發現心室中膈缺損,出生後診斷罹患了「右心室雙出口」,出生14天就由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外科團隊,為他進行肺動脈繃紮術,並安排要在1歲的時候,進行花蓮首例的10公斤以下小兒心臟完全矯正修補手術,術後恢復狀況良好,現在術後1年,小湯圓已經是一個會照顧妹妹的哥哥了。昨日上午小湯圓與媽媽帶著滿滿的感恩回到花蓮慈院,感謝醫療團隊的用心守護。
花蓮慈院兒童急重科主任裘品筠表示,新生兒罹患複雜性心臟病的發生率不高,有時候可以在產檢的時候,透過高層次超音波發現「先天性心臟病」,然後通常會在新生兒出生後,安排做新生兒超音波來確認新生兒的狀況。以小湯圓的狀況來說,右心室雙出口的問題,讓他的主動脈跟肺動脈都跟右心室相接,出生的時候就會很喘,甚至無法脫離呼吸器,如果不接受治療,可能馬上就要面對心臟衰竭困境。
為降低新生兒「心臟完全矯正修補手術」的風險,花蓮慈院醫療團隊決定,先為小湯圓進行肺動脈繃紮術,減少心臟衰竭的問題,心臟外科主任趙盛豐表示,因為小湯圓合併有很大的心室中膈缺損,如果不先做肺動脈繃紮術,可能很難正常成長,先把肺動脈綁小,才能在後續安排等到1歲的時候,再進行心臟完全矯正修補手術。
趙盛豐表示,小湯圓開刀的時候大約是1歲3個月,已經在家人的照顧下成長到9公斤重;但要為年紀這麼小、體重這麼輕的小朋友進行心臟手術,對團隊來說絕對是一大挑戰,為了謹慎面對,團隊特別感謝花蓮慈院院長室顧問賴鴻緒教授的牽線,特地邀請台大醫院心臟外科黃書健醫師,與花蓮慈院心臟外科團隊共同完成這項艱難的挑戰。
去年10月22日,在醫療團隊的攜手合作下,小湯圓接受了「心臟完全矯正修補手術」。趙盛豐說,小湯圓身體的成長是手術要面對的第一道難關,接著新生兒的麻醉、開刀、體外循環等等,都是手術要克服的難題。手術前醫療團隊就要對小湯圓的心臟構造非常了解,過程中藉由人工心肺的輔助,小湯圓的心跳停止了1個小時,最後在醫療團隊的努力下,成功完成花蓮首例的10公斤以下小兒心臟完全矯正修補手術。
手術後小湯圓一度出現全身性的發炎反應,所幸在醫療團隊跟家人的支持下,小湯圓術後1週就成功出院。小湯圓的媽媽說,真的很感謝花蓮慈院與台大醫院的團隊,讓我可以有個健康的兒子回到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