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我的第一輛車

文/攝影 安老師

 1982年我從軍中退役,到美國猶他州立大學讀研究所。美國沒車就等於沒腳,那裏都去不了。學生時代沒車還好,住宿舍,飯堂用餐、上課、下課,可以靠走路。畢業要找工作、要上下班、一家大小要出遊採購,都要用到車。

還沒畢業我就計畫買一輛車,當時窮學生,只想買一輛能代步的二手車。

正巧當地華人張大哥有一部開了十多年的車要賣,那是一輛德國福斯車廠出產的金龜車,這輛希特勒時代設計的德國國民車,前面車蓋掀開是儲物廂,引擎在後面,保養只要兩罐機油,一罐半換新,另半罐倒進空氣濾清器,以機油過濾空氣。它的橘紅色車體,像大金龜,非常可愛,我一看就喜歡上了。張大哥是好友,沒有討價還價,一千元成交。那時台灣少有私家車,有了車欣喜之餘,第一件事就是照張相寄回去。

當時學校的中國同學會其實都是台灣的留學生,每年暑假,都會安排有車的同學,到當地機場為新來同學接機。那時大陸剛改革開放,我的金龜車接過第一批大陸來的留學生,北大來讀博士班的小張,廣州大學英文系的張曉沫等。台灣來的我們,第一次見到大陸來的留學生,雙方都驚訝又好奇。

當時年輕,因語言和文化背景相同,後來都成了好朋友。

第二年學校畢業,正逢美國經濟起飛,我很快就在加州矽谷電子業找到工作。回學校辦完相關手續後,開著金龜車帶著家人和行李,從學校到近一千英哩外的加州矽谷。那天一大早出發,當晚在內華達州賭城雷諾停一夜,第二天天黑到達矽谷。

長途跋涉的老牛破車,連續跑了兩天一夜,開到矽谷就壞了。修車廠檢查結果是汽缸漏油,汽缸漏油要搪缸,也就是給每個汽缸加個襯套,搪缸要拆引擎,是大工程,價格比買車還貴。剛找到工作,台灣帶來的錢花得差不多了,不想花大筆錢修車,只好一、兩星期加些機油湊合著開。金龜車雖老弱,卻盡忠職守,一直開到我找到事,領了薪水,存了錢買了新車,它才功成身退。

如今退休翻出老照片,看到照片中四十多年前剛畢業,一手插腰,一手扶著金龜車的我,頭髮烏黑,意氣風發,正待揚帆奔赴前程。雖然青春轉眼間就消失無蹤,我了無遺憾,因為我在人生旅途中,曾經年輕過,也曾經燦爛的笑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