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則新聞呈現台灣經濟發展令人憂心的一面:一則是,九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較八月狂掉六分,再多掉一分就亮出代表「低迷」的藍燈;另一則是,根據某求職網調查,大約百分之四十六的上班族是「月光族」,到月底只能「吃土」。回想過去幾年,蔡政府總是夸言台灣經濟多麼亮眼,但對市井小民而言卻是無感;如今景氣急速轉冷,市井小民能有什麼期待呢?
從景氣對策信號來說,自二0二0年八月開始到今年八月,最低分是今年八月的二十三分,亮出代表「穩定」的綠燈;去年四、五月連續兩個月達四十一分,是這段期間的最高分,燈號為代表「熱絡」的紅燈;甚至,去年十二個月當中有十個月亮出紅燈。儘管燈號確實亮眼,但一般民眾不禁要問:大家賺的錢跑到哪裡去了?為什麼我的口袋沒有變深、甚至入不敷出?
升斗小民有這些疑慮,倒也不是毫無由來的自艾自憐。從考量物價變動水準之後的實質薪資來看,去年創下近五年來首度負成長紀錄,今年一至八月也還在倒退嚕,一般民眾的荷包當然越變越薄。再進一步來看,雖然蔡政府拿出數據凸顯所得收入者的年所得創新高、經常性薪資創新高等榮景;但同樣根據官方數據推估,將近六成八的受僱員工薪資低於總平均薪資,而且過去幾年這種「低薪化」的趨勢越來越嚴重。這種現象如果不能扭轉,月底吃土族恐怕還會越來越多。
另一方面,蔡英文擔任總統之後幾乎年年調高基本工資,以示對勞工的照顧。不過日前國泰金控的調查發現,即使今年仍然調高基本工資,但是近六成二民眾認為未來半年不會加薪,甚至有大約兩成民眾還認為未來半年會減薪。簡言之,提高基本工資與上班族是否加薪未必具有因果關係,而且大概也不會有多少上班族會為了拚加薪就聽蔡英文的建議「去跟老闆說」。
既然加薪不易,日子又還要過下去,市井小民也只好各顯神通。某人力銀行日前公布調查,顯示約兩成八上班族有兼差或打工。另據某求職網調查,約兩成六「月底吃土族」要舉債度日;再加上近期股市狂跌,不少民眾被迫向銀行借貸,根據中央銀行統計,今年八、九月「信用卡循環信用餘額」皆破千億元,九月更是去年七月以來新高;九月「其他個人消費性貸款」增加三十三億元,達一兆兩千六百七十多億元,更創歷史新高。試問,如果不是日子不好過,有多少人願意拚著「爆肝」風險兼差?有多少人願意背債?
尤其,更亟需重視的是年輕族群低薪問題。儘管主計總處調查,去年三十歲以下年輕族群平均年所得為五十九點一萬元,創下歷史新高;但二000年以後薪資年成長率幾乎都在百分之二以下;再根據文化大學教授李健鴻推估,低薪人口中有三成二左右是十五歲到二十九歲年輕族群。簡言之,現在的年輕族群從投入職場開始就陷入薪資低成長年代,再加上去年開始的通膨問題、近年房價高漲,年輕族群一要擔心長期低薪、二要擔心物價上得去下不來、三要擔心買不起房,然後還要擔心養不起小孩,這些問題豈是統計數據顯示年輕族群所得創新高就能輕輕放過?
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當執政者只把眼光放在能彰顯政績的亮麗經濟數據,和吃到經濟成長大餅較多的人身上,卻漠視了為數眾多的月底吃土族、年輕低薪族,這還談什麼正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