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婦女經過多次生產後,加上年齡漸長,逐漸有「子宮脫垂」的困擾。子宮脫垂常見腹部有下墜感、陰道有異物感,或摸到東西膨出、腰痠背痛等症狀,在勞動或行走後不適感會加重。
「子宮脫垂」乃是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於陰道口外。此病的發生原因常與臨盆過早、難產、產程過長、產中太過用力及各種增加腹壓的勞動有關。中醫認為,子宮脫垂是由於氣虛下陷、腎虛、帶脈失約、衝任虛損,損傷胞絡及腎氣,而使子宮失於維繫所致。常見的分型有氣虛、腎虛兩種類型。
中醫治療應本著《黃帝內經》:「虛者補之,陷者舉之」原則,以益氣升提,補腎固脫為主。氣虛型患者予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的中藥,如黃耆、白朮、陳皮、升麻、人參等;腎虛型患者予補腎固脫,益氣升提的中藥,如熟地黃、龜甲、山藥、杜仲、山茱萸、枸杞等。
骨盆底肌肉的主要功用是支撐骨盆腔及腹腔內的器官,使得在腹壓增大的時候,器官不至於向外脫垂。隨著婦女生產、停經以及年紀老化,都會使得骨盆底肌肉產生鬆弛或是退化的情形,而造成腹腔器官向外脫垂甚至產生尿失禁。針灸可以有效活化骨盆底肌肉,施針在相關穴位上刺激陰部神經,陰部神經的分支支配會陰及骨盆底肌肉,針灸能增強神經和肌肉間的連結與骨盆腔的氣血循環,使得骨盆底肌肉得以活化,提高肌肉韌帶的張力,改善子宮脫垂、尿失禁等問題。
雖然子宮脫垂、尿失禁常見於多產婦、年紀大的人,但久坐不動的上班族,骨盆核心肌群長期未使用、鍛鍊,骨盆底肌肉的肌力也會日漸弱化。
(作者∕台南市長安中醫診所醫師蘇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