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夕照赤崁

■許永河

光線穿過城市靉靆的塵罩,折射成無比迷濛幻美的黃昏。紅磚牆上有夕陽穿透樹叢,投射出點點的金色光輝,無數的金粉屑從枝葉上迸撒出來,把人渾身都染黃了。百年前浪淘沙湧的景象今已不復見,唯騷人墨客登高吟詠歌頌的絕美夕照,尚能於赤崁文化園區感受到當年風華。

殘陽照映著普羅民遮城的入口,牛皮換地成了茶餘飯後的傳說。寧可相信那是西拉雅先祖海納百川的肚腸,給予異鄉人一方安身立命之域的結果。海神廟屋脊上的鯉魚吐出水草,夕暮微光下天際線上彷彿晃盪著粼粼水波,輝映著霞光。有了倦意的天色,讓簷下的贔屭更顯滄桑,屬於歷史的憂愁雕在背上的那方碑石,歌頌帝王的豐功偉業是如此沉重,何時才能傾聽百姓真切的需求。

依循幽微的暮光,踩踏著文昌閣內滿布歲月刻痕的木梯上樓,咿呀聲裡似乎聽見對門蓬壺書院書聲朗朗,映入眼簾的魁星爺形象正是士子的夢寐以求:希冀魁星爺手握墨斗讓其能才高八斗,另一手中的筆能點其榜上有名;一腳上揚文采氣沖牛斗,一足踩鰲魚之首更能遂其獨佔鰲頭之心願。即便天色漸暗,只要內心那盞求知欲念之火不滅,終會奎星高照。

赤崁樓附近的石精臼早已不舂米,改以炊蒸氤氳的香氣來撫慰旅人的飢腸轆轆。米糕配碗四神湯,佐盤香腸熟肉,體驗屬於府城的老味道;如果意猶未盡,蚵仔煎、擔仔麵也能祭祭五臟廟,滿足貪食的味蕾。信步走入新美街,大天后宮、小關帝廟,裊裊香煙,木雕剪黏彩繪帶人走進藝術的殿堂,信仰安撫人心,藝術申抒性靈。

赤崁大地的畫卷上,著了濃烈的色,閃著愉悅的光。炊煙四起,晚霞爛然,倦鳥歸林聲漸止,寂然無語。沉靜的樓閣,依著夕照,早已沉醉。消逝的過往,靜好歲月,待人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