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策站〉台灣要學習荷蘭,有時得向美國說「不」(下)

美國總統拜登(中)出席台積電亞利桑那州移機典禮,左為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右為董事長劉德音。(路透)

烏凌翔

其實這就跟你考試快到了,但準備不足的情境相仿,只有兩條路:一是自力自強,收起玩心,熬夜苦讀幾天,增強實力;另一是尋求實力高強的同學協助,只是,他為什麼要幫你?如果你老爸是富商巨賈,可以用勞斯萊斯把小家教接到別墅來,前金i-Phone14一支,後謝i-Pad一個;如果老爸是縱貫線大哥…如果老爸是檢察官…如果老爸是立法委員…方法或有別,思路卻相同,都取決於你手中的權力與資源。

國際社會,權力與經濟都是獎懲它國的主要工具,國與國的交往,就是此二者運用的藝術;前文提到的主流意識型態,則是這項藝術的主要包裝。強權需要它國配合時,就會盛讚盟友與我一樣,譬如老美常掛在嘴邊的不民主、不自由、侵犯人權、迫害族群、箝制言論等等理由;強權要修理它國時,就會百般挑剔你與我不一樣,譬如槍枝氾濫、壓迫少數、違反國際法、「小院高牆」等等。

理由跟藉口越多越好,有助於國際宣傳,理直才氣壯嘛,但是,其本質仍然是為了追尋國家安全與經濟利益。弱小一定要看明白這個套路,表面上,可以配合演出,實務上,別入戲,千萬不要忘了自己也有國家安全與經濟利益要維護。屬於西方陣營的北歐小國荷蘭,就為我們演繹了一回弱小遵循此一邏輯來應對強權的經典:

首先,十一月初,科技界傳出美國商務部長Raimondo向美國半導體設備廠商透露,需要六—九個月時間來與盟國達成限制中國取得某些技術的協議,新的出口限制僅適用於美國公司。咦?是誰不聽美國的話?

十一月十五日習近平在印尼峇厘島G二十會見荷蘭首相Mark Rutte,會後新聞稿稱「中方願與荷方維護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呼籲各國應避免脫鉤。這是鋪陳嗎?

十一月十八日與二十二日,荷蘭外貿大臣Liesje Schreinemacher分別對媒體與議員表示,「美國不應指望荷蘭會毋庸置疑的採納華府對中國限制出口的措施」,「荷蘭政府將在ASML向中國出售晶片設備的問題上做出自己的決定」,「荷蘭要捍衛自己的國家安全,但也要捍衛荷蘭的經濟利益」,明確表態了。

荷蘭面積四萬一千五百二十六平方公里,人口不到一千八百萬,跟台灣相仿,當然,它沒有一個誓言要消滅它的強鄰,但是它所屬的歐盟一直都受到「北極熊」的威脅,也一直都受到美國「核子傘」的保護,跟台灣的處境仍有可比性。

換言之,即使依賴強權提供安全保護,弱小仍然—至少偶而—要向強權說一回不。說不,不表示全然的拒絕,而是爭取一些其它層面的可能交換條件,或,至少拖延一段時間,讓自己的利益,可能換取到一些空間。

在本文的荷蘭個案中,荷蘭政府即是讓ASML不至於立刻「把DUV交到美國人手中」。而台灣呢,就是不要讓台積電辛苦發展出來的最高端晶片技術,太快送去美國亞利桑那?想個理由,能拖多久就拖多久,以拖待變。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