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改變

文/攝影 陳珮珊

 窩居過久,時常蜷縮身子,容易忘記原本能舒展的角度,誤以為佝僂是慣常模樣。或許要等彎弓的背脊迫得呼吸困難,才會想要奮力一挺。

車禍手傷後,害怕別人猛然貼近,刻意與人保持距離,加上疫情影響,心竟疏離成習慣。「你不是不愛外出活動了嗎?」有次妹妹問,我才驚覺許久不曾獨自出門旅行,幾乎忘記過往多喜歡徜徉花蓮山水間。

「太平青鳥,基隆廢棄國小轉型為人文書店……。」一則旅遊新聞突然浮現腦海,破敗是如何走出新路?我轉身收拾背包,決定前往基隆一探究竟,四十分鐘車程,剛剛好的獨旅起手式。

火車由台北出發,每經一站,都彷彿帶我跨過一道坎。

 

多年未至基隆,火車站改建後站體十分寬敞,還暗藏星巴克。我一時迷失方向,遠遠看到有人問路便湊過去,同樣得到友善回應。「這位置其實沒有諮詢台,所以常有人問我路。」被問者笑著說。我抬頭看見其上招牌明明是「台鐵便當」,瞬間明白,基隆最明亮的風景更是人。

走出車站飢餓感卻突現,立刻決定用餐。過往有時為達目的,會忍飢忍渴執意前行。經歷生死交關車禍後,覺得現下感受更真實。所以稍滑google地圖,便選定小吃店,不若從前非得挑到最佳,畢竟人生許多事根本算不準。

繞進巷弄,到達「孝三路大腸圈」,一間超過50年的老店。餐點名稱挺有趣,「大腸圈」長相與南部稱作「大腸」的糯米腸相似,做法卻不同,南部喜以生糯米灌製,常加入土豆仁,北部愛用熟糯米,蒸煮時間較短,米粒口感自然不同;還有「吉古拉」,名稱源自「竹輪」日文發音,比竹輪薄,主要是以基隆在地新鮮鯊魚肉加麵粉製作,手工碳烤後別有風味。飲食,多了點用心往往就能展現新風貌。

之後到達中山一路113巷巷口,通往太平青鳥書店的起點,不過,望不到盡頭的狹窄上坡路實在惹人躊躇。「想突破就別放棄。」我自語。走了幾步,一輛機車忽然迎面擦身而過,往下直衝,微微驚嚇我。「陡坡下行很需要勇氣吧。」我的驚嘆卻只是居民日常,人的韌性有時強大,境遇往往是磨刀石。

沿途經過舊屋改裝的山海小博物館,我決定停下腳步參觀。雖然直奔書店只要十多分鐘,但緩口氣再走能讓行路更有細節。入屋,牆面繪製有崢嶸的台灣佛甲草、鳳尾蕨等。還展示近年當地由空間再生到產業創新的創生行動,身處其間,能感知一股新生力量已在當地萌芽。

續行,抵達虎仔山腰的太平國小,2017年廢校後,經地方創生計畫推動,目前有三分之一化身「太平青鳥」獨立書店,其餘空間將作為基隆市城市設計、都市整合與地方創生平台,整棟建物尚在施工。

書店入口隱身建物一隅,得先屏氣拉開一道沉甸甸木門,才得以細究其後奧妙。入屋,咖啡香先襲人,一樓進駐了《京宇盛咖啡館》,使得落地窗旁小桌擁有「咖啡映照閱讀人」的美好景致。但我最喜愛是擺設海洋文學主題及《基隆的氣味》等在地特色書冊的角落,使旅人更易走進基隆,望向大海。

室內有三樓層,樓地板刻意打通,從一樓上望能探得二、三樓的人聲與氣息。二樓的藝文空間擺設繽紛的國小課桌椅,使觀者秒回童年時光。還有一排座位沿著明亮大窗延伸,閱讀時能擁有滿眼綠意。三樓是展示空間與眺望平台,立於窗旁望向基隆港,山、海、藍天、房舍與船同步入眼,美如隨時間挪移的動態油畫。我佇立窗前許久,直至快充的能量完全洗滌疲憊。

走下山時,我轉身回望遠方的書店,知曉,天邊與心中的青鳥都已重新振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