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陳媽媽B肝帶原多年,但因沒症狀,只吃保健食品當「養肝」,直到在診所抽血檢查,發現肝指數飆高至正常值20倍,趕緊接受治療,且追蹤與治療3年多後,在一次超音波檢查時發現早期肝癌,力抗肝病。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指出,我國從1986年對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後,疫苗世代的B肝帶原率持續降低至0.5% ,但肝癌仍高居國人第二大癌症死因,據國健署最新2019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每年約11,000新診斷個案,約8,000人因此失去生命。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成為B肝帶原者,以此推算,每天約有15人因B肝導致肝癌死亡。
疫苗接種與抗病毒治療都是防治B肝相關肝癌的有效方法,但在B肝疫苗政策啟動前的「疫苗斷層世代」,目前年紀在37歲以上,估計仍有190萬B肝帶原者。其中,不少人因為沒有持續追蹤,錯失治療的時機,進入「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義大醫院肝病中心主任許耀峻指出,義大研究團隊回溯分析了1017位罹患肝癌的B肝患者後,發現高達75%(762位病友)在罹癌前未曾治療過B肝,錯失了預防肝癌的良機。
這些未曾治療B肝的患者在攸關病情追蹤的各項指標,不論是門診就醫、專科診療、肝指數檢驗、或腹部超音波檢查等等,都顯著較低,顯示疏於追蹤的後果。另有255位診斷肝癌前曾接受B肝治療的患者中,71%(181位)已患有肝硬化,意味著雖有治療,但時機已過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