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教授台邦.撒沙勒最近帶領十五名學生,到屏東霧台鄉的二級古蹟「舊好茶部落」進行田野調查,透過親身踏查當代聚落與古蹟的歷史,增強學生對南島民族及文化資產保存的認識。
成大考古所師生進行為期五天的「舊好茶部落」田野踏查,以新部落禮納里為起點,沿著族人過往的返鄉路徑,一路上行經多個重要的歷史遺址和景點,包括已經廢棄的田間小屋、過往的學校、教會、農耕土地、採集石板的採石場、紀念碑等。
台邦.撒沙勒表示,和其他原住民聚落相比,要抵達舊好茶部落難度更高,一路上必須經過岩壁、懸崖、過溪等,不僅需要攀住繩索、扶緊繩梯,還需留意野外虎頭蜂與毒蛇的威脅,從海拔三、四百公尺一路上升到一千公尺,至少需要六個小時路程才能到達。
在舊好茶部落出生、長大的台邦.撒沙勒說,傳說在六百多年前,魯凱族始祖Pulaluthane(普拉路洋)從台東的Shikiparichi(古好茶)帶著一隻雲豹來此狩獵,過後便帶著族人翻越山頭在Kucapungane(古茶布安)定居,因此又稱此地為「雲豹的故鄉」,當地族人不僅將雲豹奉為神獸,也有禁獵雲豹的習俗。
成大師生一行人也入境隨俗,除了體驗當地特色石板屋、燒柴煮飯自給自足外,更協助清理重要遺址周圍雜草,並在當地嚮導的帶領下,進行雲豹石、頭骨架以及小米祭等傳統祭祀活動。
台邦.撒沙勒說,這次實地踏查對於考古研究有相當大的進展,學生在實地踏查的過程中,比對了日據時期人類學家森丑之助撰寫的《生蕃行腳》後,發現書中記錄位於霧台的頭骨架其實真正地點是在舊好茶。由於書中並沒有精確指出部落,讓他們過去在霧台其他地區搜尋未果,這次的新發現,讓大家都相當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