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虎添翼 船舶與驗船兩中心簽署浮式風電合作備忘錄

由左至右船舶中心執行長周顯光、臺大工學院副院長江茂雄、船舶中心董事長邱逢琛、驗船中心董事長謝謂君、臺大李雅榮名譽教授、驗船中心執行長鄭志文。(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以下簡稱船舶中心)與財團法人驗船中心(以下簡稱驗船中心)昨(18)日簽署浮式風電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整合及分享資源,攜手推動我國浮式風電產業發展。驗船中心董事長謝謂君在致詞時談到,船舶中心與驗船中心簽訂合作備忘錄,可說是加法及相乘效果,更是關鍵重要一步,對我國浮式風電發展可說是如虎添翼。

經濟部於2021年8月發布「離岸風力發電區塊開發容量分配作業要點」,從2026到2035之十年共釋出15GW開發容量,其中2022年底適才公布第一期區塊開發容量分配結果,後續也將陸續公告第二、三期分配細則。隨者臺灣近岸淺水域之開發逐漸飽和,開發範圍已拓展至深水區,若深水區之風場仍採用固定式基礎,成本與安裝難度將大幅上升,故目前已有業者提出於第二、三期將使用浮式基礎,能源局亦因應此發展趨勢,於2022年8月5日召開離岸風電浮動式示範風場說明會議,也再次召開規劃說明會。

船舶中心配合國家政策投入海洋能源工程領域之技術研發,早在2013年起便開始針對浮式風機平台與錨繫系統設計等議題進行研究,陸續參與多項經濟部與科技部浮式風電計畫,作為國內浮式風電技術開發之領頭羊,於2021年成功完成可搭載12MW級風力機之半潛式浮動平台「德塔浮臺」(DeltaFloat)之設計,船舶中心邱逢琛董事長表示:「促進海洋產業研發一直是船舶中心首要任務之一,浮動風力機平台DeltaFloat是船舶中心團隊長期所累計豐富的船舶設計與海事工程規劃經驗和研究之成果,也是臺灣離岸風電本土產業的重要里程碑,證明了本土廠商是具備自主設計能力,接下來船舶中心將持續精進DeltaFloat之設計,並力拼於2026年完成浮式風機實海域測試階段。」

浮動式離岸風電開發與建置過程中,涵蓋技術領域相當廣泛,且建設成本動輒新台幣數百億元,如何減低商業投資者或貸方所需面臨的風險與國家整體供電穩定性議題至關重要。驗船中心謝謂君董事長表示:「離岸風電開發過程中應有專業第三方進行技術評估與監督,浮式風電更是需要有相關經驗的第三方參與。過去十年驗船中心投入大量資源於離岸風電,除了取得TAF ISO/IEC17065離岸風電專案驗證之認證,也有豐富臺灣離岸風電第三方參與實務經驗,包含海纜鋪設、風機與支撐結構吊裝監督等,臺灣離岸風場六成以上均有驗船中心參與的實績。船舶中心的DeltaFloat是臺灣浮式風電一大突破,加上驗船中心第三方檢驗能量,對於我國浮式風電發展可說是如虎添翼。」

國際上浮式基礎早已不僅是紙上談兵,而是深海域離岸風場基礎型式最佳選項之一,船舶中心與驗船中心簽訂浮式風電備忘錄,期能結合雙方專長與實績,促進國內浮式風力機關聯技術發展,並推動我國浮式風電從概念設計階段朝實海域驗證更邁進一大步,以因應未來大水深浮式風電之開發,提昇國內浮式產業供應鏈之競爭力,朝向提高浮式產業國產化比例而邁進。

驗船中心成立於1951年,是我國唯一政府授權之船舶檢驗機構,於東京備忘錄 (TOKYO MOU)長期維持「高表現度」,以增進海上人命安全與防止海洋環境污染為使命,提供船舶有關之設計、操作與維護等認定標準;船舶中心成立於1976年,以提供船舶工程規劃、工程設計、研究發展、技術服務及知識整合之服務,協助國內外船舶、海洋及相關產業之昇級與發展。兩單位與臺灣船舶航運業之發展息息相關,近年來除共同執行國內客船、國軍水面艦與潛艦等專案外,亦共同投入離岸風電技術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