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 醫藥頻道 〉預防腸病毒 落實洗手5時機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腸病毒今年傳出不少併發重症案例,衛福部台北醫院日前收治一名二歲女童,患有高燒不退、嘴破、手腳與膝蓋出現細小紅疹、夜間頻繁肌躍型抽搐的症狀,經檢查確診為「71型腸病毒」,目前已治療痊癒出院。台北醫院兒科醫師張一凡呼籲大小朋友除正確勤洗手,並搭配肥皂清潔外,尤應有洗手五時機觀念,才能防範病毒從口、手入侵。
張一凡醫師表示,腸病毒71型感染表現除常見的手足口病,還可能造成腸病毒重症,尤其是二歲以下的幼兒,若嚴重時恐導致腦炎、類小兒麻痺症癱瘓及心肌炎等情況;提醒,家長應留意孩童手足口的身體狀況,如果出現嗜睡、嘔吐、持續發燒三日以上、手腳起紅疹、呼吸急促、頻繁肌躍型抽搐等症狀,一定要趕緊送醫,以免錯失治療黃金期。
他指出,肌躍型抽搐是指在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類似嬰兒受驚嚇時的反射動作,這種動作在正常孩子睡覺時,或要入睡時偶爾可以見到,但如果每小時都觀察到發作數次,或是頻繁地從睡夢中驚醒,就屬於異常。
張一凡表示,很多父母會誤以為使用酒精消毒、噴上酒精就不怕病菌,事實上腸病毒及輪狀病毒皆因無外套膜,無法被酒精殺死,也就是說如果餐具、玩具被這兩種病毒感染,是無法透過酒精、乾洗手液消滅病毒達到清潔的;因此勤洗手是最重要的預防方法,建議搭配肥皂及洗手五時機的觀念,才能夠有效防範腸病毒、輪狀病毒。
張一凡說,洗手五時機即「吃東西前、接觸嬰幼兒前、看病前後、上廁所後、擤鼻涕後」,另在出入公共場合前後、返家後,一定要將雙手洗乾淨並擦乾,再接觸或餵食嬰幼兒,只有落實良好的衛生清潔習慣,才能守護小朋友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