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後陳建仁內閣已正式上路,蔡政府的國安、兩岸關係團隊也已略作調整。從目前的國際氣候、兩岸風向、台灣政局等角度觀察,今年兩岸能否恢復停滯已久的對話、協商,可說是機會與倒退並存的局面;兩岸主政者是捐棄成見、心存化干戈為玉帛?抑或是堅持己見、任令冰封遲不解凍?將是未來發展關鍵。
自從蔡英文和民進黨於二0一六年五月二十日完全執政以來,馬政府時期兩岸互動熱絡、協商頻繁的景況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兩岸惡言相向、兵凶戰危。但是,回顧過去六年半,兩岸當局也數度釋放願意協商的態度;去年十月之後疫情逐漸趨緩,中共完成二十大習近平領導地位更加鞏固,兩岸主政者的談話亦可看到軟的一面,可見兩岸關係並非沒有轉圜空間。
首先就兩岸協商的政治互信基礎而言,馬政府時期兩岸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圭臬;儘管民進黨政府捨棄此途,但蔡總統兩度就職演說釋出「遵循中華民國憲法」等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大陸對台要員王毅亦早於蔡英文首度當選總統後,以外交部長身分強調「她既然是按照目前『他們的憲政』所選出來的,她不能違反自己『憲法』的規定」,此一說法被解讀為中共對民進黨的務實、彈性表述。質言之,開闊的思維或可開創開闊的局面,鬆緊之間存乎一心。
再就近期兩岸主政者談話觀察,蔡總統提出「戰爭從來都不是解決問題的選項,只有對話、合作…得到安全和幸福」,習近平也表示「海峽兩岸一家親。衷心希望兩岸同胞相向而行、攜手並進」。兩岸主政者近期類似的表述呈現出相同的方向—和、談,兩岸恢復協商契機存焉!
倘若兩岸有意恢復協商,倒也不乏「叩門磚」。馬政府時期我方對兩岸協商的步調為「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如今亦有些曾經執行、暫時停頓的「經」、「易」議題,例如恢復開放陸客觀光、恢復直航航點、恢復全套小三通等等。這些議題兩岸皆可以「操之在我」的方式恢復,但也可以某種形式的對話、協商捲土重來,問題在於兩岸是否願意「對話合作」、「相向而行」。
當然,兩岸關係也的確存在不容樂觀的一面。首先,前外交部長錢復有言,「兩岸關係是外交政策上位」,但蔡政府卻往往因外交而折損兩岸關係。以激起兩岸關係千層浪的美國前眾議院長裴洛西訪台而言,裴洛西訪問南韓時,南韓總統尹錫悅、行政首長皆避見裴洛西;如今美國新任眾議院長麥卡錫又傳可能來台訪問,蔡政府是否重蹈裴洛西訪台覆轍,勢必牽動兩岸關係。
再者,今年台灣將逐漸進入總統、立委大選熱戰氛圍,深綠的選舉語言勢必更加尖銳,甚至蔡政府官員、綠營民代還會加碼炒作,恐為兩岸關係投入不利因素。例如,近日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立委陳玉珍前往廈門協調台灣商品恢復銷陸事宜,民進黨立委趙天麟將之抹紅為「朝共媚共」,就只屬一逞口舌之快的「膝射式」反應。
事實上,中共對台的確存在軟硬兩手,但如果凡事都以「以武促台」、「以商逼政」的角度看待中共當局如何處理兩岸關係,這種態度猶如將爭取兩岸和平抹紅為「親共賣台」一般,也僅是片面之解,對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毫無助益。
爭取兩岸融冰,機會稍縱即逝,就看兩岸當局是要把握機會,還是要任令兩岸關係倒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