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45歲林先生是公司主管,作息緊張忙碌,三餐時間不固定,下班後亦缺乏運動,公司健檢報告顯示其體重過重、肝指數上升、血脂異常,腹部超音波也顯示有中度脂肪肝。他擔心工作過勞而「爆肝」,就醫經藥物控制,搭配改變飲食型態、熱量管控、運動,半年後追蹤抽血及腹部超音波皆已恢復正常,目前在門診定期追蹤。
衛福部台南醫院肝膽胃腸科醫師史易正說,法國美食中的鵝肝醬就是指鵝的脂肪肝,來自鵝被過量灌食,而人類的脂肪肝(俗稱肝包油)則是由自己的生活習慣養出來的,當肝臟因脂肪過量而難以代謝時,脂肪充斥於肝臟細胞間,即形成「脂肪肝」。造成脂肪肝的原因可分為酒精性及非酒精性,其中非酒精性的成因包含肥胖、糖尿病、高血脂、藥物、急慢性肝炎等,大多原因和代謝症候群息息相關。
他指出,脂肪肝可怕在於沒有症狀,難以察覺,而肝臟持續發炎的情況將使肝臟纖維化,最終走向不可逆的肝硬化及肝癌!另外,脂肪肝只是代謝症候群在肝臟的表現,代謝症候群影響全身器官,最嚴重的併發症便是心肌梗塞及腦中風,因此建議一定要定期健康檢查及早發現病灶。
史易正表示,脂肪肝其實是一種可逆的狀態,目前雖然沒有專一針對脂肪肝治療的特效藥,但調整飲食習慣、減重、運動跟戒酒等生活習慣的改善是目前最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