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中華副刊〉巨大的謎語賞析
■林明理
一、其人其詩
閱讀瑞典詩人托馬斯.特蘭斯特羅默(Tomas Transtromer,1931-2015)詩歌,能夠明顯感受到他對於詩歌的凝鍊簡約性有一種較為自覺的追求。或許他集詩人、音樂家、作家與畫家於一身,著迷於為純粹的詩歌,以臻為藝術理想與美學思想的實踐者。他的詩節奏性強,常以深刻的比喻或諸多聯想來表達其強烈的感情;自覺地進行著思維層面的自問。
詩人曾著有詩集十餘卷,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研究後,轉到一個青少年拘留所做心理學家。終其一生閱歷豐富,生性淡泊、生活簡約。五十九歲時,患腦溢血,致語言功能受到阻礙,但仍繼續努力於創作;直到八十歲那年,獲得二O一一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殊榮,四年後,安詳地走完人生。托馬斯的詩歌被翻譯成三十多國的文字,流傳於世。
其中,由瑞典漢學家、曾任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的馬悅然(1924-2019)教授於生前翻譯了這本譯詩集,並在臺北出版。全書難能可貴的主要特點有:一是這種借助文學傳播增強國際詩歌視野的形式,對於研究托馬斯詩歌或賞讀者,將有一定的啟示意義。二是馬悅然教授也在序言裡對托馬斯詩歌的翻譯進行了微觀與宏觀的探討與分析,力圖通過此部譯詩集,體現他對托馬斯詩歌較為扎實的視角研究,實具有重要的譯介意義。三是托馬斯詩集本身的內容豐富,有一種超越純粹的完美主義和提升;也讓讀者視野開闊。
二、詩作賞析
當托馬斯.特蘭斯特羅默因中風而失去說話的能力時,他的愛妻莫妮卡不棄不離地照顧他,也激發他的創作鬥志,這首(四月和沉默),正表達詩人對自己命運的慨歎:
荒涼的春日∕像絲絨暗色的水溝∕爬在我身旁。沒有反射。∕∕唯一閃光的∕是黃花。∕∕我的影子帶我∕像一個黑盒裡的小提琴。∕∕我唯一要說的∕在搆不著的地方閃光∕像當舖中的∕銀子。
從主體上講,此詩是抒情的,強調藝術直覺和幻想。詩人以心靈的想像,把病中複雜微妙的感情與精神之間結合起來,也存在某種契合的關係,來表達他的思想感情,達到虛擬似的精神上的昇華;而詩的基調、色彩、光影的變化,都隨著他起伏的心緒而變化,也形成富有韻味的藝術效果。再如(一八四四年的草圖):
威廉透納的臉是飽經風霜的∕他的畫架放在遙遠的大海浪中。∕我們跟從那銀光綠色的纜索沉入水中。∕∕他涉水到緩緩傾斜的死亡的國度。∕一列火車行進。來近一點。∕雨,雨在我們頭上行走。
此詩境界開闊,有無限的深意。威廉.透納(1775-1851)是位英國畫家,也是詩人的好友,詩裡的畫面蘊含著詩人對人生與死亡的叩問和思考,也創造了一個多彩的意象世界,讓人遐思。恍惚中,我看到兩個孤獨卻心靈相依的好友,沙灘上的天空褪為早冬的淺藍,岸旁的纜索泛著微弱的陽光,有列火車急駛而過,又消失無蹤。唯一伴隨著他們倆的,是微雨開始下了……詩人幫忙倉促地收拾畫架的背影是孤寂的,只有蕈狀的北風輕輕呼喚他們的名字。
雖然俳句是源於日本的一種古典短詩,但托馬斯在五O年代就已經寫過類似日本的連歌或俳諧的詩歌形式,但是他強調的不是由十七字音組成,而是音節。例如,他的這首(俳句)詩裡有許多美麗的斷句,這是其中的一節:「思想站住了∕像宮殿廳宇裡的∕彩色的石板。∕∕陽台上的我∕站在日光的籠裡——∕像雨後的虹。」
這些帶有邏輯地自問的意象,恰好地體現托馬斯的風格簡單,卻聯想力驚人的表現,因為,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和疾病的折磨,他的詩沒有不屈服於命運的搏鬥精神,卻有一種處之泰然的恬靜情懷,更具有感人的力量。誠如馬悅然教授在此書裡的序言提及譯者董繼平翻譯托馬斯《特蘭斯特羅默詩選》其中的一首詩(暴雨),就是一例:
散步者在這裡突然遇見巨大的∕橡樹,像一頭石化的麋鹿,它的冠∕寬大。在九月的海洋那陰沉的∕綠色堡壘前面。
北方的暴雨。花楸果串膨脹的∕季節。∕醒在黑暗中,傾聽吧:∕星座在廊棚裡跺腳走動,在∕高高的樹端上面。
托馬斯的詩絕少涉及抽象的哲理思考,大多是其日常生活中接觸的人物,在瞬間捕捉到詩音的感覺,或與大自然相處的反想。他的詩,常能讓人覺得新穎,畫境優美,反映出詩人內心的寧靜與超越,而畫面整體的和諧,宛若一首綺麗的小詩,是一種優美意象的伸展,包含著詩人既深又廣的意蘊,更有色彩、味道和音樂性,融入其中。
三、結語
從文學史的觀點來看,有評論家認為托馬斯.特蘭斯特羅默和法國象徵主義後期詩人、法蘭西學術院院士保爾.瓦萊裏(Paul Valery,1871—1945)的純粹的詩歌相近。而瓦萊裏著名的一首《海濱墓園》曾被日本導演宮崎駿在其動畫電影作品《起風了》的法文片名中引用了一段詩句:「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這也正是我在上面所談到的托馬斯的一生寫照。
如果他們兩位偉大的詩人之間還有什麼聯結的話,那麼我覺得他們都是為了讓詩歌意象表現藝術化,亦即那種綜合著想像、藝術直覺、感情,甚或結合和諧的旋律,以達到新奇、純粹的詩美,從而獲得靈魂的自由。我深信,他們都在我心中活著。而托馬斯這些動人的詩篇,也將留存給後人欣賞與瞭解。
註:全文詩句摘自《巨大的謎語》,托馬斯‧特蘭斯特羅默著,馬悅然譯,臺北市,行人文化實驗室出版,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