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日台美日韓晶片四方聯盟正式會議登場,聚焦建立「早期預警、互相提醒」機制。經濟部官員二十五日指出,半導體是「長而複雜」供應鏈,除製造端預警,台灣方面也建議預警機制要納入材料、設備等不同面向。
針對媒體報導台美日韓晶片聯盟正式會議,外交部二十五日回應,由美國主導的「美國-東亞半導體供應鏈韌性工作小組」,去年九月間召開首次預備性視訊會議後,經過多月來數次協調,已於今年二月十六日進行工作小組的首次資深官員視訊會議。
外交部指出,與會四方在會議中的討論重點,主要聚焦在如何維持半導體供應鏈的韌性,以及探索各方未來可能合作方向。
經濟部官員表示,經濟部方面是由貿易局作為發言代表,會議歷時約一個小時,主題是討論供應鏈的「早期預警機制」。
美方在會中提到,台灣、美國、日本、韓國皆在半導體供應鏈扮演舉足輕重角色,台韓為製造主力,美國掌設計、設備優勢,日本優勢則在材料方面。
經濟部官員指出,建立早期預警機制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希望避免再發生先前的車用晶片荒、COVID-19疫情間供應鏈亂流等情事;未來各國透過官方對話,讓彼此知道,供應鏈下個階段可能會面臨何種問題。
經濟部官員指出,製造仰賴前端的設備、材料,以及後端的消費市場、景氣變化,均會對台灣有相當大的影響;因此,台灣代表在會中提出,半導體是「長而複雜」的供應鏈,不能只討論製造端的預警,建議擴大半導體早期預警機制,納入材料、設備等不同要素。
經濟部官員表示,有了早期預警機制,官方建立起交換意見的管道,這對台灣業者、乃至整個供應鏈而言,都是有利的。另,這次會議沒有觸及出口管制,以及與中國的關係;前次(去年九月預備會議)就有討論到「供應鏈韌性」將是對話主軸,美方這次更加具體化,提出建立「早期預警、互相提醒」機制,日、韓也給予正面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