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閩南人習慣家有新生兒會請親友吃紅蛋,客家人掃墓時,也習慣準備紅蛋祭拜。掃墓季節即將到來,客委會介紹客家人掃墓習俗,促進族群能更相互了解。
台南雖非客鄉,然客委會每逢時節都會介紹客家相關習俗。客家人稱掃墓為「掛紙」,農曆元宵節一直至清明節這段時間,都是「掛紙」的好日子,「掛紙」習俗蘊含客家人慎終追遠與仁民愛物精神,也是維繫族群的習俗文化。
來自苗栗頭份,移居台南、任教三十餘年的黃永珍,每年都回苗栗頭份掃墓祭祖,除慎終追遠,親友也藉此聯絡感情。
黃永珍表示,客家人掃墓會準備黃嘏紙(黃色墓紙),以小石頭壓在墓碑墳頭,具趨吉避凶之意,絕不能用腳踩,祭祀時會準備一籃染紅色雞蛋,在墓碑上敲碎,撒在墓土上討吉利,新墳更要準備。另客家掃墓有「打照墓」習俗,意即掃墓結束後要放鞭炮,告訴附近居民前來分食祭品。
這項習俗有個有趣傳說,相傳以前因墳場附近雜草繁茂,牧童前去放牧,墓前石馬石獅因牧童磨刀導致損壞,為保護石馬石獅同時也討好牧童,掃墓完會透過放鞭炮告知牧童可前來取用發粄,清代文人鄭板橋傳有「墳前石馬磨刀壞」詩句,頗有此情。
黃永珍家中尚有「拜蘭門」特殊習俗,即掃墓返家後要在宗祠前,用鴨子和發粄祭祀,用意乃讓掃墓祭祖中來不及享用的其他遊靈,可以就便再享用,具仁民愛物意旨,掃墓祭祀結束後,宗祠會辦桌聚餐,因家族子孫興旺,桌數往往多達三十幾桌,相當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