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cm膽道癌 免疫+化療縮小

醫師指出,免疫療法合併化療的使用可提升治療成效,降低膽道癌的死亡風險。(記者陳柏翰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57歲劉姓中藥行老闆5年前開始出現消化不良,一進食就脹氣;起初自行抓中藥治療,症狀時好時壞,持續半年才就醫,檢查確診為肝內膽管癌第3期。當時腫瘤已有10.5公分,研判無法開刀摘除;經參加免疫療法合併化療臨床試驗,腫瘤明顯縮小,症狀好轉。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系主任陳仁熙表示,膽道癌依腫瘤發生位置可分為肝內膽管癌、肝外膽管癌、膽囊癌及壺腹癌等4個類型,肝內膽管癌發生比率較高、膽囊癌次之。

他指出,目前已知風險因子包含長期導致膽汁鬱積的疾病、罹患容易反覆造成膽道發炎的疾病(如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或潰瘍性結腸炎)、慢性BC型肝炎或肝硬化、特定肝吸蟲感染(如中華肝吸蟲)、經常接觸戴奧辛等有害物質、膽管良性瘤(如膽管乳突狀瘤病),以及肥胖、糖尿病、抽菸、酗酒等。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指出,早期難發現、具高死亡率的膽道癌,診斷上過去常被界定是肝癌。由於膽道癌治療進展慢、且治療選項少,對於無法手術的病友在過去10多年來只有化學治療能選擇,以及局部輔以放療,但其副作用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近年免疫療法已成為癌症治療新趨勢,不論是單獨治療或是合併其他治療策略,臨床應用上都有不錯的成果,今年也獲衛福部核准用於膽道癌治療。

義大癌治療醫院血液腫瘤部副院長饒坤銘表示,免疫療法的治療原理是破壞癌細胞欺騙人體免疫系統的機制,使病友自身的免疫細胞得以重新辨識並消滅癌細胞。

根據臨床數據顯示,免疫療法合併化療的使用可以顯著降低病友的死亡風險,3成病友不僅腫瘤明顯縮小,整體存活期超過1年;更有2成5以上病友存活期大於2年,打破膽道癌治療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