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來了 專家籲務實面對台灣數位轉型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ChatGPT一問世就引爆熱潮,甚至四個月後還有更進化的GPT4出現,國政基金會二十四日特邀專家腦力激盪,產業暨新創研究中心召集人簡榮宗建議政府務實面對台灣的數位轉型,可從自身導入ChatGPT以杜絕勞保黃牛,和理財詐騙做起,在針對人力資本進行教育、職訓的再投資。

簡榮宗說,儘管人工智慧的發展日以千里,不過在台灣由於數位轉型的程度仍低,AI化指數不高,從大數據看網友使用ChatGPT以聊天最多,缺乏對新技術的認識更是令人憂心。與其擔心ChatGPT是否會引發失業,不如學習與AI共存,強化工作技能。

台大資工系陳縕儂教授認為,資工系學生應該具備的知識是ChatGPT的基本背景架構,同時學習如何調整,並根據企業、或個別使用者的需求建置模型。然而在教育現場,她覺得不太可能禁止學生使用ChatGPT,不過在學習階段,應先培育學生擁有基礎論述能力,再運用AI讓產出的結果更可被理解,更具有說服力。

專門從事電腦影像判讀的愛因斯坦人工智慧創辦人周仁海則說,AI的發展不會取代醫師,但醫師不懂AI則可能被取代,這個概念也適用於各個行業。他表示,讓AI進行常見疾病的診斷,可以減輕醫師的負荷量,讓醫師能更有餘裕鑽研罕見的病例,同時應該將AI定位為「輔助診斷」。他也指出台灣現行醫療法規的限制、民眾的隱私安全及使用者習慣,都是未來在運用AI時需要克服的問題。

立委吳怡玎認為公部門尤其需要去擁抱AI,才能知道人家在做什麼,像現在數位發展部就因為薪資條件欠佳找不到人,其實可以找些具備基礎資訊知能的人,透過政府資源培訓,儘速與數位發展趨勢接軌。法律永遠趕不上科技,但社會的態度要改變,否則政策的推動將更加困難。

台大教授盧信昌從ChatGPT創辦人阿特曼近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每天都心驚膽跳,省思政策該不該介入AI的發展。人工智慧的運用仍須考量到現實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