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日日是好日

■王映涵

看了森下典子《日日是好日》,再去回看樹木希林詮釋的影片,對所謂的茶道才有初步的概念。

透過演員詮釋跟這本書,在教導動作時不明說也不說明為什麼,總說讓身體去記憶,並在不同時節對應不同茶具動作,並教他們不要特意去記步驟,總讓我不斷的回想從前莊子的神人。

經過不斷練習,好不容易身體記憶後,放過假到冬天又面臨不同的茶具跟步驟,不免跟之前的混在一起。但是,隨著不斷學習,跟由老師舉辦的茶會,看到形形色色的人,雖都是參加茶會,但是,不同個性不同的人,有人至老還是謙虛的說還在學習,也有人要插隊……

其實,就像書中說的所謂學習,其實是養成習慣,在不同的茶具動作中,老師只是要他們不要思考,相信自己的手。讓我想到跳舞或者是其他,當你不斷練習,就像老師說的他並不是很聰明,去學的時候也要一直練習並作筆記,跳的也不一定對,但是,學會就是你的。

不論學會鑑賞茶具,或到茶會,從不斷提問到體悟,隨季節變化當茶道與哲學合一成生活時,在那些過程中,不斷重複動作,像是什麼都沒教,卻是留下餘白讓你自己去發現,讓你自己去領會所謂的道。就像主角第一次參加茶會那個八十多歲的老婦人很高興的說還要來參加學習時,他不明白那年紀還有什麼需要學習的,但是,後來才慢慢體悟。

茶道如果是要人活在當下,就像匾額寫的日日是好日,好好欣賞各時節的變化,當下心境的體會,讓我回想之前參觀博物館時,那時總不明白為什麼日本和菓子這麼多種又過於甜膩,看到書頁搭配不同的和果子照片,還有文字提及的道具、茶具,懵懵懂懂中有個初步的概念。

在用五感體會的生存之道中,呼應我所學的儒道文化,感覺突然可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