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57歲張姓男子到高雄阮綜合醫院健檢,X光檢查無異常,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左肺1顆0.7公分肺結節,他自訴有40年菸齡,半年前偶有輕微胸痛,經以傷口小、預後快的「單孔胸腔鏡」微創手術治療,所幸病理檢查結果為良性肺結節;另一73歲林阿嬤安排X光檢查無異常,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右上肺葉有一顆0.4公分的微浸潤腺癌,與右中肺葉一顆1.2公分的肺腺癌,考慮阿嬤年紀,醫師以「單孔胸腔鏡」微創手術切除治療,術後血液癌症指數降為1.3,後續追蹤。
胸腔外科醫師戴碩瑩說,治療肺結節、肺癌以手術切除為主,兩位患者都是使用「單孔胸腔鏡」微創手術,技術上是從單一肋間約5公分傷口切除病灶,出血少,疤痕小,疼痛感輕微,住院天數短,能及早回復日常生活;目前健保有給付胸腔鏡微創手術,部分耗材需自費約幾萬元不等。
據調查指出,4成民眾自認身體很好不想健檢,其實,肺腫瘤早期症狀通常不明顯,往往是做其他治療檢查時意外發現的,腫瘤大到1公分以上才會被X光偵測到,低劑量電腦斷層可以偵測3~4mm大小的肺結節,在斷層偵測到的越小,越屬於早期範圍,治療上簡單安全又可能根治。
反之,X光檢查偵測不到1公分以下的腫瘤,若病灶位置在不易判讀的死角,會造成診斷治療延遲,延遲3至5年後,原本1公分可能長到7公分以上,甚至是第4期肋膜轉移或遠端轉移,晚期惡化的腫瘤,通常難以回天。
戴碩瑩表示,肺癌的成因一是遺傳及基因因素,一是致癌物刺激,例如:吸菸、二手菸、毒化物、空汙、油煙、金屬化合物等。在環境汙染嚴重下,除了積極戒菸,沒有其他方法能預防肺部惡性腫瘤的發生。
因此建議45歲以上民眾,屬於高風險族群者盡早作篩檢。現在第1期肺癌經過治療已有9成5年存活率,對於較晚期肺癌,若及早發現治療,也能提高治癒率及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