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全球探索〉灰犀牛再來一頭 今年經濟很難搞
記者彭志平∕專題報導
正當全球疫後經濟回升轉機乍現之際,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及其夥伴國(OPEC+)日前猛然宣布大動作減產,而且減產令將執行到今年年底,儼然對今年全球景氣澆下一盆冷水。原油減產,恐將掀起新一波的物價波動,甚至進而迫使美國等主要經濟體繼續以升息應對;一旦如此,接下來的骨牌效應就更加難以預料。
OPEC+此次宣布每天減產至少一百萬桶原油,其背景在於近幾個月國際油價疲軟,例如三月下旬北海布蘭特原油已跌到每桶八十美元以下,先前甚至還一度跌到六字頭以下,這顯然讓OPEC+無法接受。加上去年年底減產兩百萬桶,OPEC+的減產規模已達全球原油產量的百分之三點五,這也勢必讓包括美國在內的主要經濟體很難下嚥。
護油價 油國與美國對著幹?
儘管OPEC+對於減產的修辭是「穩定原油市場的一個預防性措施」,但美國絕對不會如此認為,畢竟美國一再希望油國增產,甚至三月六日美國國務院主管經濟成長、能源與環境的次卿費南德茲,還明白表示希望看到原油增加產量,甚至點名OPEC增加產量,但OPEC+顯然沒有把美國的呼籲當一回事。
油國組織到底是不是故意和美國對著幹?這恐怕要由兩造自行解讀;但是,從預測和數據來看,原油需求與產量的變動或許可看出一點端倪。OPEC+於去年十月宣布每天減產兩百萬桶,但去年年底油國組織的報告預估,今年全球平均每天原油需求量將較去年增加約兩百二十五萬桶。而在去年十一月底,OPEC一籃子平均油價為每桶八十九點七三美元,較前一個月下滑約三點九美元。簡言之,OPEC+在每桶跌到八十美元以下宣布減產,已經擺明了價格的底線,至於全球需求量的增減,似乎不是他們的主要考量。
另一方面,最近美國的原油庫存量則是上沖下洗。三月二十二日,美國政府能源部門公布的資訊,美國原油庫存量大增一百一十萬桶,高達約四點八億桶的庫存量不但創下二0二一年五月之後的新高,更令人跌破眼鏡的是,原本市場預期減少一百六十萬桶。這一來一往差了兩百七十萬桶,讓國際油價不走低也難。
美庫存政策 恐促使油國減產
但是,這個「意外」發生之後沒多久,又發生了另一個「意外」。四月五日美國政府能源部門公布的新訊息:截至三月三十一日為止,美國原油庫存減少三百七十萬桶,此一降幅也比預期的減少七百五十萬桶超出許多,總庫存則減為約四點七億桶,而其原因在於出口和煉油需求強勁。當時另一個幾乎同時出現的訊息是,三月美國製造業經理人採購指數(PMI)下跌到四十六點三,讓人加深對於景氣衰退的憂慮。
姑不論美國和油國組織是否對著幹,但雙方各自維護本身利益的確是現實的問題。儘管美國原油庫存忽高忽低,但從實情觀察,當西德州原油價格(WTI)已經低於每桶七十美元的庫存回購價位時,美國文風不動,並未採取增加庫存的動作,甚至法國還宣布釋出戰備儲油,美法的動作恐讓油國組織解讀為放任油價下跌,甚至進一步促使油國以減產自保。
當然,從美國、乃至法國的角度來看,全球飽受通膨壓力已長達近兩年,讓油價維持在較低價位有利於紓緩通膨。在此次OPEC+宣布減產之後,曾任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的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就抨擊OPEC+的決定毫無建設性,「而且可能破壞美國為了降低通膨所付出的努力」。從葉倫的這番談話,就不難理解美國和油國組織之間的矛盾。
繼續升息?美聯準會陷兩難
既然OPEC+減產已成定局,就必須認真評估後續影響。首先,就美國的貨幣政策來看,自去年年初以來,美國升息幅度已達十九碼,原本通膨稍緩外界預測美國升息腳步即將結束;但在OPEC+宣布減產之後,市場預期五月美國還將升息的機率從百分之五十五升高到六十。
美國今年經濟景氣將會轉好?還是轉壞?目前似乎還在十字路口徘徊,但三月份的銀行經營危機已然影響信心,倘若美元繼續升息,顯然又是一個不利因子,美國聯準會恐怕也陷入兩難。
美元升息,對全球經濟而言無疑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先以歐元區觀察,雖然通膨稍見緩和,但三月歐元區扣除燃料和食物類的核心物價指數年增率,創下百分之五點七的新高紀錄;一旦OPEC+減產對物價的效應大幅顯現,歐洲央行的升息壓力恐怕又會升高。
再以台灣來說,三月二十三日中央銀行理監事會的報告中指出,「近期國內輸入性通膨壓力已減緩,惟仍需關注短期及長期通膨走向」,當時央行對於通膨預測與主要關注因素的說明中,提到了「非預期重大事件衝擊」。如今OPEC+原油減產是否迫使美元繼續升息?一旦美元繼續升息,是否構成央行的「非預期重大事件衝擊」?恐怕也是新台幣是否還會升息的新變數。
PMI紛走低 復甦更成懸念
其實在OPEC+宣布減產之前,今年全球經濟景氣就頗令人憂心。三月底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警告,全球經濟景氣中期可能依舊疲軟,但她強調中國大陸經濟復甦將會是全球經濟的一個亮點。這句話還熱著,最新公布的資料就顯示大陸製造業PMI回落一點六個百分點,正好落在五十的榮枯分水嶺上。雪上加霜的是,不但美國三月份製造業PMI也呈現下滑,歐元區製造業PMI更跌到四個月來新低。
原本全球都期待疫情退位之後,經濟能夠重整旗鼓;但就數據觀察,陰霾似乎還沒散去。再加上原油減產這頭黑犀牛不知會帶來多大影響,今年經濟能否復甦?或是回升到什麼程度?都是懸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