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沒有租屋的日子

■徐夢陽

身在異鄉為異客,當一回異鄉人,哪有不租房子的,除非是學生身分,還可以申請四人或兩人一間的學校宿舍,省錢省電水費不用錢。但一脫離學生身分,或是踏入租屋市場,一切都是得依時價與房東喜好計算。我近來閱讀一本作家徐禎苓的《流浪巢間帶》頗有感觸,就如同它封面文案寫著:「笑中帶淚的租屋奇譚,找房就當練功與修行,看似滿紙荒唐,卻是無殼青年的平凡日常。」這確實是切中該書核心,幾乎很多人都有租屋的經驗,甚至是身在北部,不得不租屋,有些人更以租屋為生活設定底線,反正也買不起房子,於是就一直租屋到成家、退休。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租屋故事與經驗,無論是遇上什麼怪房東,還有設定的租屋準則,以及遇見哪種室友,必須忍受同住一個平面的種種,當然,說不定別人也在忍我們的生活習慣,因為大家的出生背景不同,經歷也不同,面對事情自然有不同的想法,而生活習慣當然也不一樣,倘若沒有溝通,就會產生許多的矛盾衝突。只是,一個屋簷下,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要找到房子很容易,但住習慣之後,要搬家就很難,卻非無預警地被通知搬家,還是得硬著頭皮去找地方住,或失去了住在那個地方的意義,例如畢業或考上研究所,有些是與男女朋友分手,所以就想離的越遠越好,離開那個傷心地,解約那個租屋處,至少心情會比較好。

租屋當然也是會遇到好人,好房東與好房客,以往在鄉下租屋,房東逢年過節都會送些東西,例如端午節的肉粽,中秋節的月餅,有什麼東西損壞,請房東處理,很快就可以得到解決。那時候總會覺得,租屋處好像家,雖是一個暫時的棲身之所,但至少給自己一點溫暖,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也會有人伸出援手。不少人還是有人情味的,不會只是時間到了就像催繳的帳單一樣,逼你吐出房租,吐出水電費,如果你真的有苦衷,是可以商量的,例如延緩繳房租的日子,或是減免一些水電費,更新一下租屋處的設備,那都看房東的打算,但多半還是無為而治。

我遇過的房東,多半像道家一樣標榜無為而治,但一開頭就會調查好身家,至少租給自己看過沒問題的人比較安全,不願租給那些來路不明,或是看起來就有問題的人。篩選房客也是讓租屋品質提升的重要手段,畢竟只要租到好房客,他說不定就會一直住下去,成為你收入的穩定來源,而且也把房子顧的很好。我有認識一位包租婆朋友,他底下就有一些房子是租給一家人的,每個月收房租就可以讓她過得很舒適,而她常說她運氣很好,找到的都是「好厝腳」,才能那麼順利。

沒有租屋的日子,而是回到老家,不用房租,不用被錢追著跑,但是,租屋時期發生的種種,那是一種深刻的記憶,就如同坐上一輛公車,它有著公車司機的個性,而我們雖然只是過客,但沿途的風景卻令人印象深刻,甚至成為重要人生記憶。沒有租屋的日子,是輕鬆的,卻也少了點冒險,少了點變化,少了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