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梅雨季更憂鬱 用藥不能停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15歲以上民眾8.9%有憂鬱症狀,重度憂鬱者5.2%,且女性多於男性。專家提醒,憂鬱症是多種因素造成的疾病,每年梅雨季,都可能誘發憂鬱症發生,服藥控制患者切勿自行停藥。
振興醫院藥學部藥師張立人指出,醫學已證實憂鬱症與腦內神經傳導物質,例如:血清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等濃度失調有關,而遺傳及原有精神疾病併發等也是可能的原因。當長期慢性疾病、久病臥床、生活中遇到競爭壓力、親友逝去、金錢缺乏、甚至天氣陰雨綿綿、久無日曬,例如每年梅雨季,都可能誘發憂鬱症。
但比起歐美人,亞洲人較少因為憂鬱而尋求醫療,甚至有些人也不清楚自己有憂鬱症,當影響到日常生活、學業、工作或人際關係、甚至自殘或自殺時才認為需要就醫。
憂鬱症令人對以往喜愛的事物失去興趣,初期症狀發生時,可透過運動、心理諮商或藥品使用;而重度憂鬱病人須接受藥品及諮商等各種治療,藥品治療是以血清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等傳導物質的調控著手。
張立人指出,不少使用抗憂鬱藥品的病人,擔心藥品會上癮,常常斷斷續續使用。而抗憂鬱症藥品是調控腦內傳導物質,需要時間作用,發揮藥效至少需要2-4週,千萬不能因為無法立即見效就失去信心,而自行停止用藥。
若是治療期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例如:腸胃不適、嗜睡、失眠、口乾舌燥、便祕或是性功能障礙等,病患可以記錄下來,回診時與醫師討論,或是藉由藥物諮詢向藥師確認藥品的副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停藥後,還是有一些病人會復發,建議定期回診追蹤。
張立人強調,目前抗憂鬱藥品仍不斷有新藥研發且種類多樣,對於使用過後產生副作用的藥品,可以告知醫師及評估換藥,不需要強忍不適,而影響了服藥的意願,若自行停藥將增加憂鬱症復發的機率。
此外,憂鬱症是多種因素造成的疾病,張立人表示,除了遵照醫囑服藥外,適度的運動對改善憂鬱有是非常有效的,特別是在陽光明媚的天氣從事戶外有氧運動,例如:爬山、慢跑、騎單車等,促使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產生,改善憂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