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肩分3階段 療法不同

621
醫師徐麟傑示範五十肩在結冰期適用改善的「鐘擺運動」。(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醫師,我最近覺得右邊肩膀很痛,穿衣服或拿高一點的東西都覺得很困難!肩膀可不可以做復健改善?」成大醫院復健部醫師徐麟傑說,這是診間中年患者最常問的,也是一般常見的「五十肩」問題,雖會自行痊癒,但病程可能長達2-3年,最後還可能遺留肩關節活動受限制的後遺症,及早治療肩關節活動至少可恢復8、9成以上。

徐麟傑表示,五十肩的醫學名稱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因最常見於50-60歲而得名,40歲以前鮮少發生。又可分原發性和次發性兩類,原發性五十肩的原因並不清楚,但與一些疾病有關聯性,如糖尿病、高血脂、甲狀腺疾病、自體免疫疾病等;次發性的原因通常是肩膀受傷或肱骨骨折,以及肩關節、乳房等手術術後,與肩關節活動減少有關,因此術後及早執行肩關節活動度運動,是預防的重要方法。

他說,五十肩可能的致病機轉並未完全了解,疾病初期會有肩關節發炎情況,接著產生關節囊的纖維化、沾黏,導致肩關節活動受阻。因此,五十肩有另一個名稱「冰凍肩」,臨床症狀可以分為「結冰期、冰凍期、解凍期」。肩關節發炎是最初的結冰期表現,包括瀰漫性嚴重肩部疼痛,會明顯影響日常工作與休閒娛樂;接著是冰凍期,肩膀因為關節囊纖維化而漸漸降低活動角度,進而產生肩關節僵硬及活動度受限,惟疼痛會逐漸減緩;在最後的解凍期,疼痛慢慢消失,肩關節活動角度會持續恢復。

徐麟傑說,五十肩在結冰期疼痛十分明顯,治療以消炎止痛藥物,輔以關節內注射類固醇為主,並維持適當休息及搭配簡易關節運動「鐘擺運動」;冰凍期著重關節活動度的物理治療,搭配居家手臂運動「爬牆運動」,讓關節活動度增加,若活動角度在運動後無進展,則考慮使用關節囊注射擴張術,保守治療10-12個月後結果仍不佳時,才會考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