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次心導管失敗 心中藏未爆彈

 柳營奇美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顧博明,以美式ADR(前向夾層再轉路)技術,治癒右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阻塞的患者。(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柳營報導
 一名61歲的男子,19年前發現右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阻塞,經日本醫師協助執行兩次心導管手術無法成功開通,每逢秋冬心中就忐忑不安。柳營奇美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顧博明為患者執行心導管手術,以美式ADR(前向夾層再轉路)技術操作成功開通,術後10天即可出國。
 顧博明說,天氣變冷,因心臟疾病造成猝死案例不時可聞,提醒大家注意心血管疾病,特別是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是供應心臟血液的血管(冠狀動脈)突發性完全阻塞造成心肌壞死,相對於「急性」血管完全阻塞,也有「慢性」血管完全阻塞;由於是慢慢阻塞,患者雖不會有立即危險,但長期心肌缺氧還是會使心臟功能受到損害;慢性血管完全阻塞發生率不低,如果血管已完全阻塞,以心導管成型手術成功率較不高,且有比較高的併發症。
 他說,一位61歲的李姓病患,19年前發現右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阻塞,經過3次心導管手術仍無法成功開通,其中兩次是由日本醫師協助執行;心中一直有「未爆彈」,每逢秋冬就忐忑不安,平時也不敢多做運動。
 李姓病患到該院求診,一個多月前由顧博明執行心導管手術,先以日式手法操作一個小時未突破,改以美式ADR(前向夾層再轉路)技術(antegrade dissection reentry)技術操作,成功開通這個已有歷史的慢性血管完全阻塞,病人手術後隔天就出院,體力恢復迅速,10天後已可出國。
 柳營奇美醫院表示,顧博明16年前到日本京都學習複雜性的心導管手術,此技術成功率已達8成5以上,為了再提高成功率提升治療品質,兩年前到美國西雅圖進修ADR技術,目前國內外已有百餘件使用ADR技術開通慢性血管完全阻塞案例,成功率已接近9成,顧博明也是少數台灣ADR技術被美國認證的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