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徒步去翁家山

■陳富強

魯迅日記1933年12月30日載:「午後為映霞書四幅一律雲:『錢王登遐仍如在……』」。這首詩,通常被認為是魯迅阻止郁達夫回杭州的佐證。據說原詩無題,後來流傳的《阻郁達夫移家杭州》詩題是《今人詩話》作者高疆所加,但為魯迅認可。這段在文壇廣為人知的郁魯之爭,郁達夫在《回憶魯迅》中有提及:「這詩的意思,……指的是杭州黨政諸人的無理高壓。」

但郁達夫終究沒有聽從魯迅的勸告,執意回到杭州。郁達夫對杭州的感情,從他的諸多作品中可以得到驗證,比如《她是一個弱女子》,再比如《遲桂花》。1928年,郁達夫與王映霞在杭州完婚,但隨後定居上海。

1932年11月10日晚,在杭州的一間旅舍,郁達夫給居住在上海英界赫德路嘉禾裡的王映霞寫了一封信,信中特別提到一項重要的家庭決策:「《弱女子》落得賣去,有一千二百元也可以了,最低不得比一千元少。這錢賣了,可以到杭州來買地皮或房子。」信中所提《弱女子》,指的是郁達夫創作的小說《她是一個弱女子》。收到夫君的信後,王映霞有沒有回信,回信又寫了什麼,在郁達夫的所有文稿中,都沒有提到。不過,在1933年的春天,郁達夫不顧魯迅的勸阻,執意舉家從上海移居杭州,並且舉債買下場官弄63號的空地,並親自開始設計修築「風雨茅廬」。這就是魯迅詩贈王映霞的由來。那首詩,其實是寫給郁達夫的。

如此,郁達夫靠賣掉他那本當時尺度頗為大膽的小說《她是一個弱女子》的版權,得以在杭州買下地皮。小說只有2萬多字,卻賣出1000塊大洋,在1933年,算得上是出版界給出的天價了。由此可見,郁達夫在文壇的影響。

郁達夫寫杭州的小說與散文很多,在小說《她是一個弱女子》裡,郁達夫把女主人公的家安在了梅花碑後頭。為什麼是梅花碑呢?我想這是除了「風雨茅廬」外,郁達夫在杭州最熟悉的地點了吧,因為梅花碑是民國時期杭州舊書店比較集中的區域之一。郁達夫是個書迷,從1911年他到杭州就讀杭州中學開始,便是梅花碑書店的常客。在一份史料中,曾經有書店老闆說郁達夫:面貌清臒,頭髮蓬鬆,不修邊幅,不喜與人招呼,一進書店,目光始終在書堆中掃視,不挑那些價較高珍本,而是專揀普通的唐詩宋詞集子,光顧一次,總要買幾種夾著回去。梅花碑是杭州老城區的一個標誌,我騎自行車去過多次,去二手書店淘書,也去那兒吃杭州的傳統小吃小籠包。只是不知道郁達夫常常光顧的舊書店,是不是我去過的其中一家。

在應邀為《中學生》雜誌所撰的散文《杭州》一文中,郁達夫先說明了自己為何來杭州定居,理由也是十分的有情有意:我的來往杭州,本不是想上西湖來尋夢,更不是想彎強弩來射潮;不過妻杭人也,雅擅杭音,父祖富春產也,歌哭於斯,葉落歸根,人窮返裡,故鄉魚米較廉,借債亦易……

接著又介紹了杭州四季的景致,現在來看,依然是外地人杭州遊的參照:

一、春時幽賞:孤山月下看梅花,八卦田看菜花,虎跑泉試新茶,西溪樓啖煨筍,保俶塔看曉山,蘇堤看桃花,等等。

二、夏時幽賞:蘇堤看新綠,三生石談月,飛來洞避暑,湖心亭采蓴,等等。

三、秋時幽賞:滿家巷賞桂花,勝果寺望月,水樂洞雨後聽泉,六和塔夜玩風潮,等等。

四、冬時幽賞:三茅山頂望江天雪霽,西溪道中玩雪,雪後鎮海樓觀晚炊,除夕登吳山看松盆,等等。

郁達夫寫到的「滿家巷」,想來應該是「滿覺隴」,雖然也有「滿家弄」之稱,但稱「滿家巷」的,倒還是在郁達夫的文字裡所見。秋時賞桂,在杭州人的心裡,滿覺隴排第一。

從滿覺隴上行,可至翁家山。既可賞桂,也可採茶,是翁家山與別處不同的地方。郁達夫在決定搬回杭州的前一年,也就是1932年10月7日,正是桂花盛開的日子,他游翁家山後,記下這麼一段:在南高峰的深山裡,一個人徘徊于樵徑石壘間時。忽而一陣香氣吹來,有點使人興奮,似乎要觸發性欲的樣子……說實話,聞桂花的香氣,對於久居江南的人來說,是再也熟悉不過了,但郁達夫對桂花香的這句形容,還是出乎我的意料。記得許多年以前第一次讀到這裡,甚至有些臉熱心跳的感覺。更有意思的是,在小說《遲桂花》中,郁達夫也寫上了這句話。並且,在小說最後標注了:「讀者注意!這小說中的人物事蹟,當然都是虛擬的,請大家不要誤會。」

郁達夫創作的以杭州為背景的小說中,《遲桂花》的影響不亞於《她是一個弱女子》。因為小說的人物,所寫的景,都是以翁家山為原型,讀者自然就會對號,他的那句標注,似乎就有些此地無銀。《遲桂花》寫了三個人物,老郁、翁則生和翁蓮,小說以一封長信開頭,說的是老鬱收到了闊別十多年的老同學翁則生的書信邀請,去參加他的婚禮。翁則生在信中追憶了兩人在東京留學的愉快生活,感歎離別以後的世事變遷:他從失戀、患病到遭遇退婚,再到奇跡般地康復,與母親和寡妹在山中過著恬淡的生活,在看透人生的中年又重締婚姻。老鬱收到信後,也是感慨萬千,翌日即起身前往翁家山。老郁到了翁家後,應翁則生的請求,陪翁蓮到五雲山遊玩散心,山光水色的自然風光和翁蓮純樸直率的天性淨化了他的靈魂。

小說中寫到的那些場景,對於久居杭州的市民來說,幾乎爛熟於心。閉著眼睛都能摸得到它們的樣子。去翁家山,從滿覺隴是一條路,另有一條路,可從龍井路走,兩條路的特點,都是盤山,但龍井路上去要蜿蜒一些。到達龍井村口,左轉,就可抵翁家山。

我一直想去一趟翁家山,而且想徒步進山。其實,我在去翁家山之前,我先後到過五雲山和滿覺隴,也到了與翁家山毗鄰的龍井村。多年以前,我從雲棲登上五雲山,山不高,山上有一旅舍,面積不大,但因為建於山間,晨起有雲霧繚亂,黃昏又可眺夕陽西下,是一處難得的養心之地。記得當時應朋友之約,上山喝茶。坐在廊下,看四周山勢起伏,我說,就是不知道郁達夫帶著翁蓮到此,有沒有喝過一杯龍井茶。朋友是寫戲劇的,想像力遠在我之上,他說,豈止喝茶,以達夫的性格,又有遍山的桂花。說到這裡,他就說出了郁達夫在《遲桂花》中寫到的關於觸發性欲的聯想。我有些不以為然,《遲桂花》在郁達夫的小說中,很難得的讓讀者在灰冷陰鬱的世界裡,看見一縷曙光。在讀者以為老郁會與翁蓮發生身體上的關係時,小說對欲望的描寫卻戛然而止,繼而轉折為靈魂的淨化。與其說是純真質樸的翁蓮喚醒了老鬱的「邪念」,倒不如說是老鬱在吐露發洩了壓抑的欲望後,內心獲得了一種久違的釋放。

遊五雲山后,我又有一次到了滿覺隴,本可上山,且路途不遠,但終於止步於一片香氣四溢的桂花林。直到又一個秋日,我決意徒步上山。

那天,我坐公車至龍井村,徒步前往翁家山。當我真的步行而去,才發現路並不遠,加上是緩緩下行,偶爾有幾段路是平行與曲折上行,腳力不費,一路又有桂花相隨,十分僻靜,也不覺得有多累。真實體驗到「星廬數百,竹木掩映。地宜桂,秋時如入眾香國焉」。到達山頂,其實就是翁家山村,路邊的茶樓也是一家緊挨一家,且多為粉牆黛瓦,有晚清和民國建築的風格,可以看出,大多是重新裝修過的。我想找一找《遲桂花》中寫到的翁則生的家,自然是徒勞。不過,看那些房子,都和我想像中的翁家相似。在村裡慢行一圈,擇一家有遮陽蓬的人家,要了一杯綠茶,特意囑咐,一定要當年的龍井。

店家是一個中年婦女,她喊出堂屋正在玩手機的女孩,我記得店家喊那個女孩叫小蓮。也許是我聽岔了,女孩是曉雲,或者叫曉涓,但我聽成了小蓮。我問店家,你姓翁嗎?店家說,翁家山的人,大多數姓翁。我又問那個給我端茶的小蓮,你也姓翁。小蓮嫣然一笑,說我不姓翁。那你姓什麼呢?我姓萬,萬水千山的萬。小萬問我,要不要茶水里加一點桂花。我問是今年的桂花嗎?小萬一伸手,從樹上捋下一把桂花,調皮一笑,是現摘的。我發現小萬愛笑,一笑倆酒渦。我也被她的笑感染了,指著她的掌心說,你把桂花放在桌上,我自己來加。小萬攤開手掌,那些桂花就紛紛滾落在桌面上。新鮮的桂花仿佛還在呼吸,我用手指撮起幾朵,扔進水杯裡,桂花起先是浮在水面上,我輕搖幾下,就慢慢向下沉去,跟茶葉攪在一起,綠的是茶葉,黃的是桂花,清澈的則是茶水。讓我有些好奇的是,茶汁的色澤看上去有些略黃,莫非是讓桂花染黃的,還是店家給我泡的是去年的龍井。我喚過小萬,問是不是去年的陳茶?或者是放了桂花的緣故?小萬一臉委屈,雙眼睜得滾圓,說正宗的獅峰龍井泡茶就是這個顏色的,跟放沒放桂花沒有關係,這個不叫黃色,叫「糙米色」,明前採摘的,泡出來也是這個色澤。我向小萬道過歉,輕輕搖了搖茶杯,茶的香氣便緩緩散發開來。

我望著村道,一端通往龍井村,一頭則通向滿覺隴。偶爾有一輛公車經過,下來一兩個人,上去一兩個人,然後就開走了。我在翁家的屋簷下坐了一個下午,這一路公車,每隔半個多小時駛來一輛,停靠翁家山站。不由想起清代詩人朱彝尊的《翁家山》詩:「岧岧翁家山,松花深滿塢。村民高下居,少長齊捕虎。但誇弓弩強,不識耕耬苦。」如今的翁家山,過數百年,景觀依然,只是村裡的大多青壯年已下山,或進廠,或經商,與當年的村民生活狀態發生很大變化。即使採茶季節,也是家裡的老人們,請一些採茶女,采來春茶,現場炒制,冠名「西湖龍井」。我在杭州生活多年,對於西湖龍井茶的產地與命名一直有些迷惑。到翁家山,方知翁家山是西湖獅峰龍井茶的核心原產地,而另一冠以「梅塢龍井」的,則大多產自梅家塢一帶。不過,它們通稱西湖龍井。

茶淡了,天色也有些暗下來。我想起《遲桂花》中的翁則生,就在他對自己的身體不抱希望的時候,病症竟然出現了好轉。出現轉機的不止是身體還有事業,「多年不做的焙茶事業,去年也竟出產了一二百斤」,除此之外,他還做了一名小學老師。後來,還進入了一樁婚姻。這一切,似乎都與翁家山的天然山水有關係。山中數日,以至於讓老鬱的靈魂,也淨化了。

村子裡的燈光漸次亮起,屋頂上也有了炊煙。和所有景區的村民一樣,翁家山也早已不用柴火做飯,我看到的炊煙,不過是油煙機排出的廢氣,燈光一照,仿佛炊煙。我起身與翁家婦女告別。小萬在忙著招待用晚餐的客人。她說,你不吃一頓飯就走嗎?我說,這頓飯欠著,下回再來。小萬發出銀鈴般的笑聲,說,你慢走,翁家山有茶有飯,給你留著。我說謝謝小蓮。小萬繼續笑,說,你喝茶喝醉了,我不叫小蓮,我是小萬,萬水千山的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