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佳伶∕台南報導
下背痛原因除常見坐骨神經痛、肌筋膜疼痛外,薦髂關節炎的病人也不在少數。中醫認為,薦髂關節炎病因與「濕熱毒邪」有關,依病因處方外,針灸、推拿也具一定治療效果,提醒平時要保持正確站姿與坐姿,並在日常生活中有適當的運動。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曾裕芳說,薦髂關節位於薦骨和髂骨之間,主要功能是支持和平衡上半身的重量,吸收上半身與骨盆腔和下肢之間的衝擊,並負責下半身的運動。薦髂關節炎可能原因包括自體免疫疾病、感染、代謝疾病、外傷、懷孕、勞動、運動或其他因素。
薦髂關節炎症狀除局部關節僵硬和運動受限外,疼痛的狀況可能向臀部、髖部、大腿甚至膝蓋放射,夜間或在休息期間加劇等。若擴散到周圍的神經組織,或伴隨著腰椎和盆骨的神經病變,可能出現神經牽引症狀,如放射痛、刺痛或麻木感等。
他表示,薦髂關節炎與下背痛症狀相似,其區別是下背痛通常會在脊椎的下半部分感覺到疼痛,也可能向腰部、臀部、腿部或膝蓋放射。
薦髂關節炎的疼痛可能會在坐立或行走時加劇,下背痛通常在長時間坐下或站立後加劇;薦髂關節炎會導致關節僵硬和運動受限,下背痛會導致肌肉緊張和痙攣。在某些情況下,下背痛和薦髂關節炎可能是相互關聯,例如下背痛可能會導致姿勢和步態的改變,進而增加薦髂關節的壓力和炎症;薦髂關節炎也會導致下背痛,因為炎症可能會影響脊椎和周圍結構的穩定性。
中醫認為,薦髂關節炎發病與「濕熱毒邪」有關,治療往往針對濕熱毒邪的病因進行處方,如使用藿香正氣丸、清熱祛風湯等清熱解毒、祛風散寒的方劑;也可透過針灸刺激人體的神經和穴位,調節體內的氣血運行。另外,推拿透過按摩和拉伸等手法,刺激人體的穴位和肌肉,達到調節氣血、改善疼痛的目的,進而緩解肌肉僵硬、痛楚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