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端午節即將到來,客家人則稱五月節,為讓民眾能透過食物認識客家文化,客委會十日將推出首波「台南限定─客家人×客家美食×客家故事」活動,於美術館一館榕樹中庭,讓民眾品嘗專屬客家味「粄粽」(見圖,客委會提供),探索客家米食文化。
端午節除划龍舟、立蛋及掛香包等傳統習俗,讓人最期待的莫過於各種不同風味粽子,無論是戲稱3D油飯的北部粽,還是清淡軟糯的南部粽,其實還有客家風味的「粄粽」,展現Q彈不黏葉獨特魅力。
客委會指出,客家族群是勞動族群,為補充體力,耐飽又易保存的米製食品,成農耕時必備糧食,客家人將這些米製食品稱為「粄」;逢年過節、婚喪喜慶或特定事件場合,會將在來米、蓬萊米或糯米,先舂米、磨米後,配上各種符合時令盛產食材,製作成不同風味的粄,以供祭祀或宴客使用。
客家粄粽作法繁瑣,內餡則將客家料理靈魂「紅蔥頭」,煸炒至金黃後取出再加料,而粄因使用米漿,外觀無法一窺米的形狀。屆時民眾可品嘗苗栗「客家粄粽」、新竹內灣「野薑花粽」及屏東排灣族的原住民「小米粽」,並跟著說書人吳錦發和目尼·杜達利茂,一起探索不同族群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