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體質重要資訊 不一定須每天排便 頻率改變要注意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幾天解便一次?每次解便質地是軟、硬或是稀稀如水…」,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莊佩蓁說,這些都是在中醫門診時,常常會提到的問題,許多患者面對醫師的詢問常會面露困惑,甚至有些人更從未察覺自己排便狀況,完全無從回答起,但是對中醫來說,大便是了解體質一個重要的資訊。

莊佩蓁指出,臨床定義中,一週少於3次解便或是排便用力且大便偏乾硬,就可說是「便秘」,常伴有腸子蠕動慢、肚子痛、脹氣、大便解不乾淨等症狀。

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有些患者可能是原本的一些疾患如糖尿病、脊髓損傷、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等所導致,這類族群要先針對原有疾病治療;有些人可能是服用藥物如抗組織胺藥物、嗎啡類止痛藥物、含鋁鹽制酸劑、鐵劑、降壓藥等,往往停藥後便可恢復正常;有些也可能為腸蠕動慢、骨盆底肌無力所致。

她說,改善或避免解便不暢,可先從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做起,一般來說,餐後都會增加腸子蠕動,早晨又是一天當中蠕動較旺盛的時間,所以早餐後通常是極佳的解便時間。運動也可幫助腸子蠕動,尤其是本身腸蠕動慢、骨盆底肌無力的族群,做一些盆腔相關的運動可幫助排便。此外,大便要成形,足量的纖維與水分是必備條件,纖維可由適量蔬菜、燕麥、莢果類食物攝取,水分則以開水、無糖茶飲補充。

莊佩蓁表示,發現排便出現不規則、頻率改變時自己都應該要注意,不必每天一定要排便,但重點是要有規律。當自己努力調整後,仍發現改善成效不大,便可藉由中藥、針灸調理,經中醫師辨證論治後依體質和症狀給予合適的治療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