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起膨疹 癢到掛急診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陳曉逵指出,「蕁麻疹」是由於肥大細胞釋放抗組織胺,造成淺層真皮血管擴張及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現象。中醫治療蕁麻疹常採用內、外兼治方法,可收成效。
 陳曉逵進一步說明內、外兼治方法,中醫「內治」依照蕁麻疹的表現及病患整體辨證論治來治療,分為風熱、風寒、衛外不固、氣血兩虛、脾胃不和、血瘀經絡等證型;「外治」利用中脘穴、關元穴、足三里穴扶正培元,益氣養血。曲池疏泄風熱,血海清血分之熱等。合用共達益氣、養血、祛風、止癢之功。建議病人用漢方手工冷製皂洗澡,促進肌膚修護,另外環境要保持清潔避開過敏原,避免食用誘發蕁麻疹的食物,如羊、牛、鴨、鵝等肉,及辛辣、酒、咖啡、烤炸等,搭配心情放鬆適時紓壓才能達到良好療效。
 20歲的「小柔」,3年前準備指考時開始出現全身各處發底色紅的膨疹,非常癢,維持半小時之久,嚴重時曾去急診打點滴,平時需依賴抗組織胺控制,常常於洗澡時及夜間加重,甚至癢到無法入睡、影響生活品質。另一名病人50歲洪小姐,近兩三個月以來只要食用烤、炸、辣、重口味食物,就會開始在面部、大腿、腹部發作膨起疹塊,伴有熱癢感,且一旦停用抗組織胺就會復發。
 陳曉逵說,上述兩例遇到的病症都稱為「蕁麻疹」,俗稱風團或風疹塊,台語稱作「起清膜」。中醫古籍中所記載的「癮疹」、「赤疹」、「白疹」、「風疹塊」、「鬼飯疙瘩」等就是接近現代醫學所稱的蕁麻疹。中醫認為,造成蕁麻疹的原因多是體質偏差、抗病力差、氣血虛弱,易受外邪侵犯、飲食不當、情緒變動或過度抑鬱,導致體內陰陽氣血失調,多屬虛實夾雜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