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57歲江女士與64歲友人周先生,都是香港人,長期來飽受右膝退化性關節炎之苦,經網路搜尋治療管道,最後取得與聖馬爾定醫院國際醫療聯繫,2人飛到台灣,骨科醫師黃立人進行機器人手臂關節置換術,術後狀況良好,甚至可以到處趴趴走,對嗜好運動的兩人來說有如展開新「膝」 望。
黃立人醫師表示,江與周都是標準的內側膝關節面退化性關節炎,主要症狀會有疼痛、僵硬、腫脹、 關節活動有異音等,雖已屬中至重度退化,但因絕大多數的退化性膝關節炎都發生在內側關節面,故其實只須置換單一膝關節面即可,尤其周先生運動強度大,膝部內側磨損比江女士還嚴重,更適合此手術。
黃立人指出,透過3D電腦斷層的機器人手臂,從掃描到模擬患者膝關節的活動角度、建立骨骼模型,在術前就能有完整的了解與規劃,術中由機器人手臂精準定位與主治醫師的臨床判斷快速置換,術後疼痛少恢復好,最快一日即可出院。
傳統手術在於膝部等於需要整組打掉重練,原本的組織磨損較大,膝部傷口約15~20公分外,術後也須花長時間才能慢慢復原,這就與江女士的目標有違。
黃立人說,單一膝關節置換最顯著的好處在於能保留膝關節原有4條重要韌帶,且術後可以蹲、跪,達到完全的膝關節活動角度,加上單一膝關節面置換術及超耐磨塑膠墊片,術後患者常有找回原有正常膝關節活動之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