嫗腦動脈瘤破裂 複合手術室救命

新竹台大分院徐秋豪醫師(左1)及神經外科複合式手術室團隊,新竹地區治療腦血管疾病的最佳團隊。(記者彭新茹翻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一名70歲女士因劇烈頭痛、嘔吐,被緊急送往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急診室。經電腦斷層及血管檢查,醫師發現病人左側後交通動脈瘤破裂,合併瀰漫性蜘蛛網膜下腔出血,並藉腦部血管攝影檢查,顯示病人後大腦動脈是直接從內頸動脈分枝至後交通動脈而來,和大多數人從基底動脈分枝而來不同,手術過程若傷到後交通動脈,可能造成嚴重腦幹缺血的後遺症,增加手術困難度及風險。

醫師與家屬充分說明後,安排病人至複合式手術室,同時進行開顱及血管攝影手術。複合式手術室中配有多軸血管攝影系統,動脈瘤經開顱夾閉後,醫師可立刻透過顱內血管攝影確認病人動脈瘤處理情形及周遭重要的腦部血管是否損傷。病患術後恢復良好,也沒有出現新的神經症狀,並於1週後順利出院。

神經外科徐秋豪醫師表示,「腦動脈瘤」不是腫瘤,而是某處較為脆弱的腦血管壁,在長時間血液衝擊之下逐漸膨大,而形成瘤狀物,通常發生的位置是在血管分枝處。顱內動脈瘤多發生於40至70歲,而50歲以上女性發生率較男性略高。這樣的「瘤」平常多沒有任何症狀,但它就像1顆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因為愈脹愈大或是血液衝擊力量太強而破裂,導致大量蜘蛛網膜下腔出血。

徐秋豪說,動脈瘤破裂導致的出血典型症狀是突發的爆炸性頭痛,常常會合併頸部僵直、惡心或嘔吐,嚴重的話則會意識改變,甚至當場死亡。這類型的腦出血死亡率極高,常因各種併發症如急性水腦症、嚴重腦部發炎反應、血管痙攣等,而導致後遺症或死亡,故需要神經外科醫師及整個醫療團隊謹慎地照護,才能有較好的預後。

徐秋豪強調,治療腦動脈瘤主要分為「開顱動脈瘤夾閉」及「動脈瘤栓塞」兩種方式,無論哪一種治療方式,都建議出血發生後要盡快接受治療,因為破裂過後的動脈瘤相當的不穩定,隨時有可能會再次破裂出血,倘若發生再次出血,死亡率可能會高達6成以上。

特殊血管變異病人,往往增加手術的難度及風險,複合式手術室可透過先進的血管攝影系統,在開顱手術中能夠同時進行血管攝影,幫助執刀醫師在進行動脈瘤手術時,可立即檢視動脈瘤是否完整夾除,亦可確認手術過程是否有影響到正常血管;醫師也能在手術過程中依病人情況於單次手術中調整修正,病人不需要特別運送到其他檢查室或是反覆進出手術室。倘若手術過程中遇到血管受損的狀況,也可以視情況立即合併腦血管介入治療;不僅大幅度提升治療的準確度及安全性,也提高整體醫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