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內視鏡檢查 吞嚥肌肉收縮看得見

花蓮慈院復健醫學部葉映廷醫師(右)與語言治療師陳佳惠,一起檢查吞嚥困難的病人,指導改善吞嚥動作。(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花蓮慈院營養科根據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 ,調製出質地由軟至硬0至7級的「吞嚥檢查餐」。(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針對年長者、腦中風、腦傷或頭頸癌患者,容易嗆咳或吃東西越吃越慢等吞嚥障礙症狀,花蓮慈濟醫院復健醫學部除了引進螢光透視吞嚥攝影檢查(VFSS)外、今年再引進纖維內視鏡吞嚥檢查(FEES)」;主治醫師葉映廷指出,纖維內視鏡可同步作吞嚥障礙檢查與治療,幫助病人訓練由口正常進食的能力,逐步促進營養正常吸收,重拾生活信心。

葉映廷表示,纖維內視鏡吞嚥檢查是透過軟式纖維內視鏡從鼻孔進入鼻腔伸入鼻咽後方,觀察病人吃東西時口腔、喉部、咽部吞嚥過程,不僅醫師可透過大螢幕檢視,病人也可自小螢幕觀看;包括病人的口水殘留量、辨認食物在口咽殘留量及位置,與氣管是否有異物嗆咳,找出吞嚥問題與嚴重度,進一步評估適合進食的食物質地與量。

進行纖維內視鏡吞嚥檢查時,語言治療師也同步參與,針對病人仰頭、轉頭、或低頭等作姿勢調整或增強肌力訓練,就可減少病人在吞嚥時的食物殘留。葉映廷說,在這檢查與治療、訓練過程,病人不但「看見」、「感覺」自己吞嚥時肌肉收縮的程度,也可學習到如何讓喉頭肌肉「用力」及「前移」,透過生物反饋調整治療,讓病人的吞嚥動作訓練更有效率。

另外,也可搭配吞嚥電刺激療法,將貼片貼在病人喉部,病人主動吞嚥與電刺激同步,經由同時訓練肌力與肌耐力,更有效改善食物殘餘量。

為了精準作檢查與治療,花蓮慈院營養科根據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調製出質地由軟至硬0至7級的「吞嚥檢查餐」,例如白開水就是0級食物,7級就是質地像白飯的固體食物,紅蘿蔔泥是6級、炒蛋是5級、果凍是4級,透過不同質地、顏色食物輔助影像檢查,各種病人都可找出食物殘留或掉到氣管原因加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