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泰和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十一至十二日在立陶宛舉行年度峰會,並發表多達九十條的公報。一言以蔽之,這個由歐美三十一國組成的軍事組織,因應國際局勢變化與中國大陸崛起,戰略發展軌跡已超越傳統地緣政治。
支持烏克蘭 美國北約更團結
此次北約峰會,包括仍陷於戰火中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以及遠在東亞的日本、韓國、南太平洋的澳洲與紐西蘭等四個非北約會員國領導人受邀與會,成了矚目焦點。綜觀此次峰會有三大重要看點:
第一,此次峰會體現了美國坐穩北約主導地位,美國及歐洲為主的西方國家展現共同支持烏克蘭的決心,美國與北約更加團結。 峰會之前,美國已同意提供殺傷力大的集束彈給烏克蘭,包括法國、德國、挪威等也持續軍援烏克蘭;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並沒有分化美國與北約,即使戰事拖延達一年五個月,對援烏行動並未露出厭煩或疲態。
澤倫斯基此行有兩大訴求,一是尋求軍援並得到肯定的答案,這對烏軍後續的反攻會有重要幫助;另一目的是加入北約,但未能如願;不過,烏克蘭還是得到了一個雖不滿意、但還能勉強接受的回應。
美國總統拜登受訪時雖表明,烏克蘭加入北約必須等到戰爭結束;但拜登也公開表示「現在已不是烏克蘭是否應該加入的問題,而是何時可以加入。」拜登還聲稱「俄羅斯已經輸掉了烏克蘭戰爭。」
烏克蘭爭取加入北約,雖然還得不到確定時間表,然而,北約為簡化相關程序,已成立「北約—烏克蘭理事會」,要單獨處理烏克蘭加入北約事宜,並提供更有效的協商機制。
第二,瑞典申請加入北約指日可待。一直持反對立場的北約成員國土耳其總統艾爾段,在峰會召開前已宣布,如果歐盟同意與安卡拉恢復停滯已久的加入歐盟的談判,他就會支持瑞典加入北約。
針對大陸挑戰 公報措辭激烈
艾爾段祭出條件交換,讓瑞典加入北約前景樂觀。這是繼今年四月芬蘭加入北約後,另一個重要北歐國家加入北約;芬蘭與瑞典過去都是相對中立的國家,如今因俄烏戰事而選邊站;北約版圖「北擴」到整個北歐,這是俄羅斯始料未及的改變。
第三個看點是北約峰會公報,直指中國大陸以其「公開的野心和強制性政策」挑戰了北約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構成對北約的系統性挑戰。這是北約對中國大陸發出歷來最強烈的措辭。其實,北約在二0二一年的公報中,就將中國大陸視為系統性挑戰,並於二0二二年將之納入「戰略概念」文件,今年延續這個認知,進一步將中國大陸列為防禦對象,並呼籲中國大陸應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且不能對俄羅斯進行援助。
從北約的視角來看,將中國大陸視為「系統性挑戰」主要原因有五:其一,中國大陸的導彈射程範圍已經能涵蓋歐洲、美國;其二,隨著氣候變遷,改變了北極地緣政治格局,中國大陸積極參與北極事務。
其三,網路時代下的網路戰、認知戰,乃至於利用外交、資訊、軍事、經濟、金融、情報與法律等決策工具形成的混和戰,都已經突破地理上的限制。北約認為戰略發展必須超越傳統地緣政治框架。
北約採綏靖 俄羅斯食髓知味
其四,長期以來,北約希望透過交往,讓俄羅斯專制體制和平改變,但俄羅斯二00八年攻打喬治亞、二0一四拿下克里米亞,二0二二年又入侵烏克蘭;北約歸咎於過去的綏靖做法、干預力道不足,才會讓俄羅斯食髓知味。
其五,從前蘇聯到今日的俄羅斯,北約一直視為主要威脅,而中國大陸與俄國被西方國家歸類為獨裁專制體制,俄烏戰事打十五個月,中國大陸又持續深化與俄羅斯關係,形同挑戰北約的利益、安全與價值。
現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與「中國大陸威脅台灣」,北約視為一體兩面。美國主導北約力挺烏克蘭,除了捍衛價值、兌現對盟國的承諾外,同時警惕中方「公開的野心和強制性政策」可能帶來的風險。
本屆北約峰會另一焦點,是日本、韓國、澳洲與紐西蘭等四國領導人再度受邀與會。外界關注北約「東擴」以及歐盟和印太戰略夥伴關係的發展,其中,北約是否設立東京辦事處則是觀察指標。其實,日、韓、澳、紐在去年就參加北約峰會,今年四月也出席北約部長會議。此次峰會公報中的第八十五條,又進一步強調印太地區對北約的重要性。
印太安全 北約必然要有角色
綜合而言,印太地區人口超過世界一半;GDP占全球百分之六十二;全世界經濟成長有三分之二依賴印太;歐盟出口有百分之三十五是印太,排名第二;印太的政經與地緣政治重要性已不言可喻。換言之,印太不安全,歐洲也不會好。歐洲在印太必然要有角色,北約也認為有此必要。包括北約、德國、法國、荷蘭等都相繼提出「印太戰略」報告文件;德、法、英、義等國也到印太地區參加軍演或軍事互動交流,刷存在感。
安全已是國際公共財,歐洲與印太安全愈來愈密切,無法一刀切;特別是中國大陸已經改變,北約的戰略發展軌跡也已超越了傳統地緣政治。東北亞的日本,除了美日安保,戰略觸角也已伸向北約。
已故日相安倍晉三,早在二00七年就在北約理事會發表演說,二0一四年日本北約簽訂個別化夥伴關係合作計畫。俄烏戰爭爆發,日本積極援烏;至於北約是否在東京設辦事處,雖被暫時擱置,但不代表未來不會繼續討論。
法國總統馬克宏並不同意北約設東京辦事處。他認為,「印太地區」並非北大西洋,北約不應有企圖在地理上擴張,馬克宏這麼說,除了沿襲戴高樂主義、強調法國要保有外交與軍事的自主性外,更大的關鍵應該是看重當下的中法經貿利益。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林泰和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