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登革熱避免重複感染 專家:盡量減少病媒蚊滋生環境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日台灣天氣高溫且多雨,導致南部登革熱疫情擴散。專家指出,施打疫苗是對抗傳染病擴散最有效的手段,但在缺乏有效疫苗與藥物的情況下,避免重複感染就要盡量減少病媒蚊滋生環境、避免被叮咬的風險。由於病媒蚊生態棲息跟人類居住環境的關係密切,因此,除了既有的防治措施,治本建議可將病媒蚊潛在孳生風險納入都市設計的考量。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溫在弘表示,施打疫苗是對抗傳染病擴散最有效的手段,但由於登革熱病毒有4種類別,增加疫苗研發的困難度。
台灣尚未核准上市安全與穩定有效的登革熱疫苗,全球僅墨西哥、菲律賓及新加坡等高度疫情流行國家核准疫苗上市。因此,目前國內阻斷傳播的實務措施,仍以降低病媒蚊密度(孳生源清除、噴藥)以及避免病媒蚊叮咬(加強民眾防蚊措施等)為主。
溫在弘說明,根據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在去年最新評估報告,證實氣候變遷將明確提高蟲媒傳染病的發病風險。顯示氣候暖化加上人群在南北城市之間的快速移動,很有可能從零星個案,發展成在地局部群聚,進而形成城市之間傳播的疫情。
因病媒蚊生態棲息跟人類居住環境的關係密切,溫在弘建議,除了目前既有的防治措施,治本建議可從都市規劃與設計的角度,將病媒蚊潛在孳生風險納入都市設計的考量,像是規範建築體的屋頂與立體面的排水設備、雨水下水道的排水設計等,這些規範應該因應不同的土地使用分區(例如:商業區、住宅區等),考量避免殘留積水的設計標準。
雖然已開發的都市地區不易大規模重建建築,但是透過政策誘導可在既有建體上微幅修整,從疫情風險調適的長期規劃角度,強化都市居住環境的防疫韌性,也是值得進一步思考的方向。
國家蚊媒防治研究中心首席防疫顧問陳錦生則指出,病媒蚊一旦帶有病毒就終身帶毒,因此在緊急防治時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殺蟲劑殺滅蚊蟲,但清除居家附近的積水容器,使斑蚊無法孳生才是釜底抽薪的辦法。目前國家蚊媒中心正研發新的防治技術(如沃爾巴氏菌、無人機、AI技術等),盼積極試驗各種新科技來有效防蚊。
陳錦生也說,登革熱共有4型病毒,目前整個東南亞地區4型病毒皆有,很難預測何時何種會入侵。隨著旅遊業蓬勃發展,各種型別都有可能入侵,國內登革熱大多是境外移入引起,呼籲赴東南亞疫區的旅客要使用有效的防蚊藥劑,做好自己的防護,海關也要加強宣導,才能將登革病毒阻絕境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