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台史所教授:李心口不一話術 玩轉兩岸12年

154

記者傅希堯∕綜合報導

三十日是前總統李登輝逝世三週年,政大台史所教授李福鐘三十日指出,前總統李登輝深諳與虎謀皮技巧,繼任總統後採「心口不一」話術技巧應付中國大陸;並認為在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任期結束前,恐怕很難有適合的切入點讓習近願意重啟兩岸對話。

李福鐘舉出李登輝「心口不一」例證表示,民國七十七年三月李登輝接見日本眾議員椎名素夫時說,「對於若干人有關台獨的論點與主張,本人堅決反對」;到九十二年三月,李登輝卻去參加由全球台獨團體所召開「世界台灣人大會」第三次年會,並且致詞表示「應該重新制定一部新憲法…應該讓國際社會知道,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

李福鐘指出,李登輝在民國八十八年接受德國之聲電台訪問時提出「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將「中華民國」之定位改為「中華民國台灣」。把中華民國與台灣結合的國家意向是李登輝最先使用,李登輝剛接總統沒多久,就把「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台灣」混在一起用;「兩國論」的提出,顯示李登輝正式拋棄民國七十七年以來「心口不一」的操作方式,走向「心口合一」。

李福鍾認為,李登輝之所以能在總統任內成功與北京當局展開協商,關鍵在中國大陸,因為李登輝的對手是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江澤民是連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都覺得容易溝通的中共領導人,且當時不論在經濟面或國際政治面,江澤民持續與李登輝政府對話溝通,對江澤民而言都是有利;現在習近平擔任中共最高領導人,其任期結束前,台灣恐怕很難有適合的切入點,可以讓習近平點頭願意重啟兩岸對話。

李福鍾出席國史館與李登輝基金會合辦之「李登輝百年誕辰紀念新書發表暨學術討論會」時表示,自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台以來,李登輝是第一個成功建立與中國對話機制的國家元首,且未因兩岸對話展開而犧牲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