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遷移10座有應公廟 新市鄉長打造新港堂傳奇

中研院研究員丁仁傑仔細聽著鄭枝南說著興建新港堂的傳奇。(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新市報導

南科開發最傳奇的首件工程就是將區內十座有應公廟,花了十年,全數遷至新港堂。此傳奇吸引了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丁仁傑,三十一日丁仁傑拜訪當初負責處理有應公廟相關事宜的前新市鄉長鄭枝南,深入了解。

三十一日下午丁仁傑到新港堂現場走了一趟,並聽取了鄭枝南描述當時興建新港堂的來由,對此南科開發期間的傳奇,相當感興趣。

鄭枝南表示,南科在民國八十四年確定要開發,但棘手的是特定區內有十座有應公廟該如何是好?尤其在民間習俗有應公廟是不可拆遷,當時前總統李登輝表示「找一個綠地給有應公廟」,只是誰也不敢主張拆遷,拖延至九十三年,拆遷有應公廟犯宗教大忌,且即使蓋廟,有應公們也不能住進有門的廟。

難題落在新市鄉公所,當年擔任公所主祕又有宗教背景的鄭枝南接下任務,他請示善化和新市永安宮媽祖,以及玄天上帝,獲得應允之後,鄭枝南請來新市區內廿五間廟宇的主神聚在一處,再由地方重要仕紳官員一起向廿五尊神祈求到上天為有應公請命,給予神職,並獲上天玉旨賜下,讓有應公可以住廟。

鄭枝南表示,當時設祭壇奏天,連辦十五天日夜香火不停的香案,並以擲筊方式,即擲天公筊,才將有應公的神職位一一確認,並命廟為「新港堂」,由鎮港元帥當主帥,之後,樹谷園區開發時又有三座有應公廟鎮港元帥願以三座做為駕前將軍,這才圓滿,讓三座有應公也住進新港堂,再則原本區內還有沒有墓碑的數處墓埔,也依著神道關懷,舉辦建醮超渡,讓南科開發以來,諸事平安圓滿。